全程护理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全程护理管理在肿瘤患者 PICC带管期间的应用

李海燕,张新志,赖秋红,熊盾,罗正永,吴啟丽

普洱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析全程护理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肿瘤PICC带管患者中选择350例,入选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17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管理,观察组选择全程护理管理,对比两组干预的效果。结果经干预后,两组总评分、心理状况、社交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生理功能、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疾病知识评分、自我管能力评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给予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全护理管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存在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程护理管理;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应用

引言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创伤小、可长期留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或需长期输液的患者中。然而其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其他静脉通路高,尤其是在治疗间歇期需带管居家休养的患者。患者带管出院期间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增加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与患者的健康行为、导管护理知识与技能水平等可控因素有关。所以,本次研究全程护理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肿瘤PICC带管期间患者中选择350例,入选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8月,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175例,其中对照组男101例,女74例,年19~78岁,平均(53.08±12.88)岁,导管留置时间17~374天,平均(116.9±63.62)天;观察组男98例,女77例,年龄13~94岁,平均(55.94±12.89)岁,导管留置时间8~325天,平均(118±67.56)天。两组患者基本病情主要是胃肠道肿瘤,如食管癌、肠癌、胃癌等,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时间为2个月,构建PICC化疗全程护理小组:成员包括PICC持证护士1名、主管护师1名、责任护士2名;主管护师负责指导PICC穿刺与监督管道维护工作;责任护士负责实施护理干预。设立PICC患者管理登记本,登记患者一般资料,包括管道具体情况、联系方式等。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评估项目包括穿刺点周围皮肤、管道情况、手臂周径等。主管护师制定管理效果监测项目为导管并发症、拔管原因等。每周为患者更换1次敷料、冲管、详细记录,设置随访记录本,负责记录患者对管道自我维护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程护理管理,干预时间为2个月,包括:①置管前健康指导:由PICC持证护士在置管前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通过模型、图片、文字资料等演示置管操作过程,讲解护理要点、自我维护内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等。护士发放管道维护光盘,带领患者与家属共同学习,重视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详细解释,每次宣教后均评估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做好随访记录;每隔4周评估1次患者管道自我维护知识掌握情况,针对薄弱处进行重点教育。②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教育:穿刺部位渗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穿刺成功后按压穿刺点5~10 min,换药时使用明胶海绵覆盖穿刺点,结合纱布进行加压包扎,出血后及时处理,采用外用网状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告知患者72 h避免穿刺侧手臂活动。对于皮肤红肿、渗液情况需及时更换敷料,局部外敷黄金如意散,做好穿刺部位清洁工作。告知患者尽可能减少穿刺侧肢体大幅度活动,日常可适当进行松拳、握球动作,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积极预防便秘,维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每周定时进行管道维护。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5facacfc3dbb5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在干预前对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经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见表1。

5facacfc3dbb5_html_cec81af23337724a.png

2.2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见表2。

5facacfc3dbb5_html_ed94487dc85efbba.png

2.3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

两组疾病知识评分、自我管能力评分在干预前对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经干预后,两组疾病知识的评分、自我的管理能力评分对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见表3。

5facacfc3dbb5_html_d81651d4014fbfdc.png

2.4满意度

两组满意度对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见表4。

5facacfc3dbb5_html_719a9d7607191490.png

3讨论

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化疗,即使是姑息治疗,也需要经常输注脂肪乳、氨基酸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但是,长期静脉输注不但会损害患者外周静脉,同时也会加大化学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PICC置管可使患者免受反复穿刺的痛苦,但是置管期间易出现深静脉导管感染等不良反应,对治疗进程顺利造成一定的干扰。自我管理是患者主动采取与疾病相关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措施,从而促进和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其安全治疗具有重要影响。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模式包括了讲解、模拟、练习、沟通和支持五部分,讲解使患者了解了一定PICC置管相关知识,模拟和练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患者对PICC自我管理的认识更具体,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能够逐渐掌握PICC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其自我管理能力相应更高。另一方面,全程护理管理模式中通过加强护患沟通和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使患者能够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其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更高,这也促进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PICC置管并发症是影响导管留置时间及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导管、穿刺及维护等四大方面。充分评估个体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能够有效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全程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在充分评估每例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发生PICC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重点进行模拟与练习相结合,帮助患者适应日常带管生活,掌握导管护理相关知识,使患者能主动避免导致并发症的不良因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肿瘤患者PICC带管期间给予全程护理管理,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可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PICC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基于患者视角的PICC健康教育接受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及实证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2]栾顺莲.品管圈活动在肿瘤科PICC质量控制中的效果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胡晓蒙.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南华大学,2019.

[4]尹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9.

[5]张莉莉.PICC置管肿瘤患者日常管理知信行调查分析及干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