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双能CT对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评估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分析双能 CT对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评估价值

刘晨 周思宏 王启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能CT对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均接受了机械取栓术,术后1小时内给予施双能CT检查,合理的进行评估,并在术后48小时再次予以双能CT检查随访处理。结果:在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1小时内应用双能CT检查后,8例单纯融合图像(MIX)未观察到明显高密度,余下32例检查结果提示高密度影,其中双能CT图像诊断为出血的有16例,占比为50.%(16/32),后经随访出血症状均被证实;有14例被诊断为对比剂外渗,占比为43.8%(14/32),经随访其中1例出现继发性出血转化;2例被诊断为出血合并外渗,占比为6.2%(2/32),随访中被证实。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100%,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P<0.05)。结论:在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评估中,双能CT发挥的作用明显,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双能CT;脑卒中;机械取栓术;颅内出血;评估价值

在临床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治疗主要以开通闭塞血管为主,方法包括机械取栓、静脉溶栓等,其中机械取栓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大血管闭塞而导致的脑卒中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受病情特殊等因素的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极有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以颅内出血最为常见,早期有效识别,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基于此,本文主要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了双能CT对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评估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均接受了机械取栓术。其中,男性患者及女性例数分别为25例、15例,年龄范围在48至7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3.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NIHSS评分在6分以上;发病时间未超过6小时;术后1小时内行双能CT扫描;术后48小时行双能CT随访。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影像质量较低及资料不全者。在研究开始前,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晓相关内容,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查方法

使用我院提供的第2代双源CT,将管电压设置为80kV和140kV,准直器、旋转时间、扫描螺距、层间距及FOV依次设置为64×0.6mm、0.5s、0.7、1mm、230×230mm。在术后,即刻对患者实施双能CT检查,由诊断经验丰富的两名放射科医生负责对图像进行评估,在处理工作站Syngo.via中生成单纯融合图像、VNC图像、碘覆盖图,其中VNC图像、碘覆盖图的生成,采用三物质分解算法;评估标准如表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需确保术后48小时随访的成单纯融合图像评价是由术后1小时行检查的医生负责,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出血症状。

表1术后即刻双能CT图像评价标准

诊断

单纯融合图像

VNC图像

碘覆盖图

出血

+

+

-

对比剂渗出

+

-

+

出血&对比剂渗

+

+

+

注:+和-分别表示高密度存在及不存在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予以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在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1小时内应用双能CT检查后,8例单纯融合图像(MIX)未观察到明显高密度,余下32例检查结果提示高密度影,其中双能CT图像诊断为出血的有16例,占比为50.%(16/32),后经随访出血症状均被证实;有14例被诊断为对比剂外渗,占比为43.8%(14/32),经随访其中1例出现继发性出血转化;2例被诊断为出血合并外渗,占比为6.2%(2/32),随访中被证实。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100%,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P<0.05)。

  1. 讨论

近年来,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机械取栓术已成为了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相较于静脉溶栓,取栓效果更为明显,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尤其适用于因大血管闭塞而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研究指出,影响评估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在基于使用CTA的前提下对闭塞血管及侧支循环进行评估,有利于预后效果的改善[1]。针对行机械取栓术的脑卒中患者而言,其术后最为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就是颅内出血,这与患者血管内皮受损、血管壁通透性提高等有直接关系,受血管壁脆弱的影响,血运重建后血液的重新涌入就可引发出血症状,同时也可导致对比剂外渗情况的发生。在平扫CT扫描中,由于颅内出血及对比剂外渗表现较为相似,故难以进行有效的区分,对比剂外渗典型表现为灰白质交界高密度影,而高密度CT值在60-90HU范围,则可考虑出血。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对比剂外渗进行有效的鉴定时,需对连续成像进行观察,证实高密度病变在24至48小时内被清除[2]

双能CT主要是应用两个不同分布的能谱实现物体成像,成分组织的差异经X射线能量照射后,其所呈现的CT值也存在差异。另外,还可在基于三物质分解算法的前提下,达到获取VNC图像及碘覆盖图的目的,此方法只可对三种及以下物质进行区分,如若存在3种以上的物质,则无法发挥其作用。例如,当出现钙化后,通过双能CT检查,可观察到VNC图像及碘覆盖图有高密度区域,但无法和出血、对比剂组合进行有效的区分,需要与先前获取的图像予以区分处理,且金属伪影等也极有可能对图像的分析造成混淆,这些均会造成出血假阴性,抑或是假阳性结论[3]。本次研究中无上述现象。

通过本研究可发现,使用双能CT对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脑出血进行鉴别,敏感度、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93%、100%。说明,在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评估中,双能CT发挥的作用明显,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少,无法对结果进行统一,对此想要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论,就还需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刘美洲,刘辉佳,富彦,等.双源双能量CT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血运重建术后碘造影剂外渗和继发脑出血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569-2572.

[2]高峰,徐安定.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17,10(7):590-606.

[3]王震汕陈婉琪林海韬罗世炜,等.双能量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及预测[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20(2):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