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高进军

四川省 自贡市富顺西区医院 ,四川省自贡市 643200

摘要:分析腔内泌尿外科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35例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利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后,有196例患者利用内镜找到了治疗的引导方向,通过对手术后一年的随访,在对235例成功随访患者调查发现一次性手术成功并痊愈的患者为137例,输尿管狭窄再次复发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为98例。研究发现,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可以有效针对输尿管狭窄进行有效治疗,尤其是对于长度<1.5cm的患者、轻中度狭窄的患者和肾功能能好或者有肾损伤的输尿管狭窄的患者。

关键词:泌尿外科技术;输尿管狭窄;临床疗效


前言

泌尿外科治疗中,输尿管狭窄是一种常见性泌尿疾病,发病的临床症状较多,有炎症性、代谢性及肿瘤性等等表现,因为疾病比较复杂相对治疗也是比较繁琐和困难的[1];一旦患上输尿管狭窄的疾病,患者会伴有肾脏损伤,发热,腰痛,虚寒,会出现肾脏积水,有很大几率诱发感染和梗阻导致进一步的肾脏损伤,所以针对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最关键在于治疗梗阻[2];随着医学的发展,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兴起对于输尿管狭窄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研究了我院的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在输尿管狭窄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利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235例临床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95例,患者年龄6-58岁,平均年龄37.7土 6.8岁,患者患病时间10周至12年,发于右肾有143例,左肾的有92例;检查后统计输尿管狭窄的长度<1.5cm的有179例,1.5-4.0cm的有23例,>4.0cm的有34例。所有参与随访调查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都检查了B超,上尿路逆行性造影、肾动态显像检查,以及肾盂尿或中段尿培养。

1.2手术方法

1.2.1寻找正确引导方向

针对输尿管狭窄的治疗,要及时准确寻找到正确的引导方向,寻找引导方向的方式主要有:1)利用输尿管镜在直接观测的情况下利用顺行或逆行的方式进行尿路插管或者穿刺;2)利用C臂X线透视监测的方法进行顺行或者逆行的穿刺;3)将双侧输尿管镜和腹腔镜进行联合检测。

1.2.2狭窄段处理

对于输尿管狭窄的处理方法如下:1)输尿管镜体直接进行扩张;2)利用导管进行输尿管扩张;3)球囊扩张方式;4)利用激光或者电刀直接将狭窄的地方进行切开扩张[3]

1.2.3预防狭窄处病变复发

对于输尿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后要预防二次狭窄出现,目前的手术方式采用在输尿管中放置支架或者金属的网状支架,针对不同患者病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预防方式处理。

1.3随访记录

利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对输尿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要做好及时的随访记录,保证患者的术后安全与预防复发,经过手术一周后,要利用B超和腹部平片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常规检查;如果患者是留置肾造瘘管的患者要对肾造瘘管进行瘘管的造影检查;并且与患者及时的交流,询问在手术后是否会出现尿外渗或血肿的现象及并发症出现。在手术后的1、3、6、12个月,及时随访,并要求患者来院进行造影检测。


2结果与讨论

2.1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患者一共235例,都利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技术使用输尿管镜通过顺行或者逆行的方式对输尿管狭窄的位置进行治疗与扩张,有196例患者成功的找到引导方向;相应的手术治疗中,利用激光或者电刀切开狭窄位置的患者有118例,利用导管、镜体、球囊技术扩张的患者分别为28例、15例、35例。通过对患者的随访调查,一次性手术成功并痊愈的患者为137例,输尿管狭窄再次复发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为98例。


2.2讨论

输尿管狭窄发病较为复杂,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狭窄处出现积水的现象,导致患者肾脏功能性损伤,过去对输尿管狭窄的治疗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将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切除再将正常位置输尿管进行连接,但是手术要求较高,要在发生临床病变的3个月之后进行,复杂的病情也会增加手术难度,复发率增加[4]。近年来,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给予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腔镜技术的应用代替了传统开放式的手术治疗手段,患者创面更小,手术成功率更高,而且复发的机率降低,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也随之减少。目前的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手术方式有顺行和逆行两种方式,通过顺行方式治疗对于输尿管在上端狭窄的患者更佳,但是也有以下临床副作用,比如创面大、住院的时间较长,对于已经出现肾脏损伤和肾积水、肾功能下降、并发感染的患者较为适用;逆行法方式较多,主要有激光、电刀内切,球囊括张等方法,针对不同类型输尿管狭窄患者选择适合的手术手段

[5]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输尿管狭窄长度<1.5cm的患者整体发病较轻,利用直接扩张或者逆行的激光、电刀内切手段可以达到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输尿管狭窄较长,患病比较严重的患者,要采用联合的手术治疗手段最佳,对输尿管狭窄位置内切结合输尿管扩张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创面整体较小,降低了患者出血、感染和尿外渗的风险,缩短了患者入院时间,并且有效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泌尿外科中,良好的利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对输尿管狭窄进行治疗,减少患者痛苦,减小创面、减少住院时间、安全性高、恢复速度快、复发率低等优点,非常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杰,王伟,胡雪辉,等.腔内两根双J管治疗单根双J管无效的良性输尿管狭窄疗效观察[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7,37(04):536.

[2] 陈华,刘泰荣,宋乐明,等.腹腔镜手术治疗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疗效观察[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8,39(3):218.

[3] 张波,王朝晖,陈志,等。双镜种联合治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引起的输尿管狭窄的疗效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7,38(10):778.

[4] 祝兴旺,李永智,刘屹立.腔镜治疗小于8mm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后的肾积水的效果[J]. 中国内镜杂志,2018,24(08):9-101.

[5] 葛光炬,李恭会,朱世斌,等.颊黏膜替代法在机器人辅助输尿管上段狭窄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8,39(6):433.

第一作者简介

高进军 1975528 汉族籍贯:四川内江学历:大专

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