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况君 1、龚浩 2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3;

江西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9年江西省中医院脊柱骨科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痛患者50例,随机分作对照组及治疗组,各组均有25例。给予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针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VAS评估、JOA评分,并对治疗后疗效进行评估,计算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显著高于对照组(48%);治疗后患者VAS、JOA分值改善显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0)。结论:小针刀在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上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

临床上腰椎手术后常遗留一定程度的腰部臀部疼痛,称术后残余神经痛或术后腰痛综合征[1],指患者接受腰部椎板切除术后,仍会发生腰部、臀部的持续性疼痛或其他不适感。我科随着腰椎间融合手术量超千台后,出现术残余疼痛比例约8.5%。为改善患者手术满意度,我科应用针刀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术后残余痛,疗效令人满意,现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2019我科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术后以腰腿疼痛为主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照组、治疗组,各组均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为56.24岁;治疗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 33-80 岁,平均年龄为56.88岁。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有腰椎间融合手术史,原有神经根性症状改善;(2)术后3周后仍然残留或新出现腰部、下肢疼痛;(3)有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根性症状部分残留者;(4)影像学检查提示内固定物在位,无松动断裂者。

排除标准:(1)术中存在神经根锐性或牵拉损伤的患者;(2)存在手术切口内感染、排异反应患者;(3)有基础疾病不能耐受针刀治疗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J20120063),温水口服,1次/d,一次0.2g,服用4周。

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手术。(1)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操作步骤;(2)治疗时行按压触诊法,医师用右手拇指的腹部从上至下、自左向右依次在患者的腰背部、臀部等位置轻轻按压,精确找到患者四肢现存的条索、压痛点及结节,并做标记;(3)对患者进行基础消毒、局麻处理后,使用合理规格的针刀从标记处进针,针刀在皮下应缓慢深入,当患者感受到治疗部位酸、痛时,表明针刀已到达病理部位,此时用针刀对局部进行纵向切割、横向剥离[2];(4)在治疗中患者感到触电感或剧烈疼痛时,应立刻退针调整针刀角度,避免损伤血管及神经,刀下有松动感后即可将针刀拔出,对术区按压5分钟并用无菌敷料敷贴。

1.3 评价标准

(1)疗效评估: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分为4级,治愈:术后痛感、麻木乏力等不适感消失,可以进行日常生活、一般劳作;显效:术后痛感、麻木乏力等不适感基本消失,可以行轻微劳作;有效:术后不适感轻度缓解,偶尔腰疼、退麻,过度劳作及天气恶劣时不适感增强;无效:术前痛感、麻木乏力等不适感没有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VAS评分[4]:用一长约10 cm的滑动标尺,在一面标上0-10各刻度, 0表示无痛,10代表最痛。(3)JOA评分:包含临床症状、基础活动受限程度、自身主观症状。满分29分,分数越高,功能受限程度越轻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 23.0 版本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VAS、JOA 分值以(x±s )表示,各组间差异比较使用 t 检验,有效率用%表示,差异行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 分值相近,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以治疗组降低明显,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JOA分数治疗后都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VAS、JOA 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n

VAS

JOA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5

6.131.42

2.380.46

8.691.94

15.612.51

治疗组

25

6.141.37

0.750.32a

8.702.11

24.232.69a

注:a<0.05,与对照组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疗效评估比较 治疗组治愈患者7例,显效患者9例,明显多于对照组,无效患者4例显著少于对照组12例,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后疗效评估比较[n,(%)]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5

1(4)

3(12)

8(32)

13(52)

12(48)

治疗组

25

7(28)

9(36)

6(24)

3(12)

22(88)


3 讨 论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残余痛是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FBSS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也是影响患者对手术评价的主要因素之一。王雷、付晓芳等曾报道,行腰椎术的患者术后2年内出现下腰疼痛的概率约为 3%~34%[5],引起术后腰背疼痛残留的因素主要包含①术前手术适应症把握不当、误诊、漏诊等,②术中减压不充分、神经部分或完全受损、肌肉牵拉过度,③术后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血肿的硬膜外有黏连瘢痕、腰椎小关节诱发滑膜炎,此外还有椎间盘源性、骶髂关节源性等因素。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容易继发腰椎极度不稳的状况,需要及早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因此综合患者体征、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等明确 FBSS 的产生原因,选择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小针刀法主要用于治疗椎管外相关问题(如瘢痕粘连、瘢痕挛缩、条索、结节、 肌肉受损、外周神经压迫等), 对于引起FBSS的各种致病原因应当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以便达到“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效果。[4]传统的腰椎术容易引起手术部位瘢痕黏连或瘢痕增生,造成神经根等黏连严重,给日后神经根、硬膜囊等相关的手术操作带来极重大的困难,增加了患者的病痛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术可以很好地绕开黏连区而从扩大的椎间孔深入椎管,进行椎间盘突出的摘除等手术,操作时可以很好地避开神经根及硬膜囊的牵张,减少了神经根或硬膜囊的损害几率[5]。本研究对治疗组施行小针刀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VAS、JOA评分大幅改善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临床治疗有效率(8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48%)。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应用小针刀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痛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小兵.经后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2):278-279.

[2] 袁渤, 杜明奎, 匡正达.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 5 (03) :164-167.

[3] 刘洋,贾宇涛,田融,等.腰椎术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9):78-81.

[4] 伟华.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效果及可行性评价[J].当代医学,2015,29(9):65-66.

[5] 王雷,付晓芳,李无阴,等.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3):449-452.

课题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6B086

作者简介:况君(1979-07),男,江西高安人,硕士,骨伤二科, 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脊柱退变、脊柱侧弯、脊柱创伤、脊柱肿瘤等脊柱疾病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