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场修行 ——集中培训心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1

学习是一场修行 —— 集中培训心得

杨巧芸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长岭镇中心小学 723600

夏至已至,但今天却没有暑气冲天,反而多了份夏的清凉,许是五位专家们给我们送来了“解暑良方”。坐在教室里聆听着专家们的分享,从数学是什么?数学怎么教?数学文化的育人视界、数学课程间的联系等方面对数学教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通过阅读文献、观看案例更加深刻的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在将自己对本次学习的体会整理如下。

一、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今天没有听讲座之前,对于一些概念性知识的教学,我通常是采用的讲授式,从没有思考过这个知识点的本质是什么?是否可以采用更好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当我听了周卫东专家的《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案例后,才发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知识点,从它的本质出发,学生动手操作后再根据发现自己总结出结果,这样学生不单掌握了知识点,更多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了数学重在理解而非会做几道题的目的。同时在观看强震球专家的讲座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厘米的认识》——对于尺量方法的引入,当我看到这个课题时,头脑里面立马想到又是概念教学,老师直接让学生用拿尺子去量,可我却忽略了现在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子去量,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他们量的方法,那么他们就只能机械操作量的过程,而不能体会到用尺量的原因与好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只能干枯的用尺子量,对于后面的关于度量方面的教学也不会有说帮助。所以,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重于机械练习。

二、课堂中允许学生制造“麻烦”

可能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害怕学生给自己提问,尤其是在一些不好阐述的知识点上,更害怕学生质疑。但我今天听了周卫东和顾亚龙两位专家的讲座后,惊觉偶尔的课堂插曲也许可以解决一些我们在课堂上比较棘手的问题。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自己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我当时执着于学生对于我教给他们的方法,而忽略了让学生对于另外一种做法的阐述,当时只是害怕他们给我出“难题”,没想过这个“难题”可能会创造“奇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有所不同,但根本是一样的。恰巧我今年带的是三年级数学,这学期刚好认识了面积单位,感知了平方米的大小,那天一边上课,我也一边在想后面的公顷和平方千米怎样去给孩子们讲授,使他们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深刻理解,今天我也学到了一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想象创造,给我制造点“麻烦”,也许在解决这个麻烦的过程中还能有新的发现,但我还是得掌握课堂主动性,不能被他们带偏了。

  1. 数学课程中也隐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文化视角下的数学课堂,清新隽永、现货灵动,生机盎然,在形式化了的数学背后,有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朴素无华的思想方法,乃至引人深思的人生故事。在没有听顾亚龙专家的讲座前,我对于5face27716548_html_50ff58092f8db3d9.gif 的理解仅限于是数学计算规律方面,从未曾深层次想过中间还蕴含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前功尽弃”的深刻人生哲理,我们每天用文字“积跬步以至千里”教育学生要从小事做起,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可未曾想过数学知识里面也蕴含着如此的道理,竟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圆的认识》案例里面,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了知识层面的讲授,而对于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却不曾多想,也未曾努力去发现,“徒手为什么画不出圆?”可能大部分学生和我一样对于它的理解仅限于没有工具的帮助,而忽略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做人道理,仅画一个圆都隐藏着诸多的做人道理、处事原则,在数学课堂中还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道理,只是现在的我们只注重了文化课的教学,而轻了育人的“视界”,我想,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既要拥有“以文‘化’人的育人视界,又要拥有数学文化底蕴”,否则我们教出来的孩子将有知识、没“文化”。

“在这个世界上最要紧的不是别人比你聪明,真正要紧的是比你聪明的人又比你勤奋”,这句话送给当下的我们。学习是一场修行,在人的一生中及时给自己充电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讲台上的“王者”,也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