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软着陆”再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6
/ 2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软着陆”再探

洪协锋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浙江 义乌 322008

摘要:先总讲课堂教学“软着陆”问题的重要性,长期性。然后主体文章讲了三点自己总结出的方法。一是课堂直观化,影视、视频进入课堂。二是多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三是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衔接,这是一种铺垫。总得来说,就是改善课堂,让学生摘到苹果。这是当今世界知识信息传播的通用方法。

关键词:软着陆 直观化 举例子 旧知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不要说中职,其他地方的教师也是如此。因为它是核心环节,关系到学生后面的作业考试,在中职甚至是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知识及其快乐,就会形成与课堂脱节人在心不在的严重情况。最后恶性循环,百病丛生。但这个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探究。授课一线,时间越久,越觉得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越是千方百计去完善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永远在路上,没有尽头。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中一些方式方法。

  1. 与时俱进,课堂教学直观化。

说白了,就是影视作品、微信视频等进入课堂。中职学生课外的阅读习惯不是很好,据我这几年对学生的了解询问。每年的读书量是有,但我走进教室,看他们的书柜,里面的书籍封面许多都是花花绿绿的,如同一些包装花哨的食物。我知道这些书基本上都是重口味的。经典的书籍少之又少。这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不是很好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怎么守住教材中阵地呢?这是最后的阵地。否则我们的学生将集体跑偏。另外,我了解到学生对影视作品比较津津乐道。而且许多经典作品,都有翻拍的影视作品。因而,在备课时千方百计的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影视作品。有电影电视、戏剧、朗读等。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运用,让课堂直观化。相对于白纸黑字的课文,影视作品在生动性上大大超过教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教材内容经过这一铺垫,实现了“软着陆”。

比如,经典篇目《鸿门宴》,翻拍的影视作品很生动。许多故事细节,故事年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这学生很难想象。如果要拉近距离,影视作品提供了很好参照。上课中我没有停留在影片娱乐的层面上,让学生进行二者比较。再在课外布置学生看百家讲坛关于教材的分析。这两者可以说相辅相成。组里的同事也多这么操作,效果都还不错。

还有《祝福》,翻拍的电影也有的。学生对绍兴地区的风俗观念不是很熟悉,这就造成了距离感。影片则提供了直观的画面场景,甚至有的学生想起本地的年终祭礼,这为课文解读带来很好的效果。还有话剧《雷雨》。周末布置学生观看,熟悉剧情和人物关系。这为课文的讲解提供了极大的基础。尤其是一些舞台动作,光讲教材,效果不好。两者进行对照,就讲透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还有《林黛玉进贾府》。抽象的文字很难想像出的人物的容貌、服饰和家具设施等。就是我们老师也很无奈。但有了影片之后,有了具体的形象物象。

影视作品让中职课堂活跃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两者的主次关系一定要注意。教材是无法代替的,不能误入歧途。

二、引喻设譬,化抽象为具体。

中学课本上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文中齐相邹忌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身边琐事作譬喻,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接纳臣民的意见,从而使政治修明,“战胜于朝廷”。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事例,当然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史记﹒苏秦列传》也有一些经典的事例。其中写到苏秦在燕国的地位已开始不稳,多亏凭着自己善辩而暂时得以维持。在批驳别人的诽谤中论迂阔的孝、廉、信不能事功,讲了一个生活中妻与人私通的故事,非常通俗易懂。效果也不错,燕王“益厚遇之”。这当属纵横家的本领,可化繁为简。我们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知识重难点,是否也应当如此。

比如,我们有些课文,如《寡人之于国也》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及“行王道”的具体做法。学生对此似懂非懂,有距离感。甚而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治国之道,跟自己无关。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觉得再这样讲下去,只会事倍功半。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当下义乌政府系列行为。问学生为何要打造“平安义乌”?为何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何要美化我们的人居环境?这就是典型的安民、富民政策。使得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义乌有市场平台,给大家提供了很多人生机遇。这是古代“仁政”思想的精髓。现在义乌本地人约80万元,外来常住人口达到约170万元。这是不是与书中“五十步笑百步”“民不加多”现象刚好相反。义乌成了一块创业和生活的热土。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此处。这样讲,学生对仁的施政理念有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认识,觉得与自己休戚相关,不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

还有课文《米洛的维纳斯》,为了讲清虚与实的辩证关系。我举了不少例子,做足功夫,让学生接受这一美学定律。之所以说它是定律,是因为在艺术审美中,它是不可或缺的。因而这样的例子稍加留心,便是俯拾皆是了。我举了两幅油画的例子,并用投影展示。它们是现在的画家的作品。两个裸体女人的画像。一个蒙着眼睛,手上戴着金属镯子,皮肤黝黑,像是非洲的少女。另一个浴后的女子,背朝观者,皮肤白皙富有弹性,头上有简单的发髻。这两幅画可以说都是断臂维纳斯的衍生版。其艺术手法如出一辙,都是虚与实的问题。让观者产生极大的好奇和想像。

三、无缝对接,运用学生的旧知识。

学习是台阶式的。学习新知识,不妨运用学生的旧知识作铺垫。这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从而实现对新知识难点的突破。这是老师们惯常用的方法,尤其在导入课文这一环节中。下面也举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几例来阐述。

如,课文《想北平》。本文写作者对北平的眷恋之情。这也是个永恒的主题,因而在各个年龄段的教材出现也是情理之中。小学里的较早的是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曾在中职一篇课文里提高,它是流传最广的十首中文古诗之一。可见它的影响力。这首诗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每当游子在异国他乡,不约而同会想起这首诗,禁不住对家乡的思念。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余光中的《乡愁》等。课文有许地山的《落花生》、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以上诗文,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回顾,奠定前一个台阶,让学生在旧有的知识上接受新的知识。这在课堂里也是老师惯用的方法,实现“软着陆”。

文言现象中有通假现象、文言句式、一字多义、古今异义等。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在初中旧有知识回顾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这大大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所以,我们虽然是中职教师,但是我们不能犯本位主义的错误,以为只要管好我们中职的知识就可以了。知识是一个系统,前后有着一定的衔接。这仅让学生原来的知识得到复习,而且新的知识有了一个前提或基础。这样看来,我们中职老师,还应当不局限于眼前,应当研究一下小学、初中的教材安排。这样,更有利于中职学生知识的接受。

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拘限于本位主义的观念,不仅打通纵向的知识体系,还要打通横向的知识体系。即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有机的整合。当然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其中有一些已经是成为大家通用的方法。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方法,其目的是降低学生头上的苹果,或者垫高学生,让学生摘到苹果,享受苹果。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各种专家讲座中,大家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在接受与被接受这二者之间,怎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实现知识信息传播的最大化,始终是关键环节。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将继续努力,为中职课堂奋斗到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