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与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8
/ 2


非遗传承与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李卓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15008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依托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优势,以工匠精神培养为核心,将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项目引入校园,探索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培育一批有“木船制造技艺”的准传承人,能够使“非遗项目、传承人、基地”三者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校;工匠精神;非遗项目;传承人

引言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由最初的理论型向应用型转变。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丰富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以工匠精神为指导的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效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一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分析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变化,并提出以工匠精神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的整体性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强调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适切性,为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指明方向;第三部分则重点分析了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可行性,介绍了相关基础理论,并对国外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强调了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与最终目标;第五部分讲述了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工匠精神引领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绿色环境营造和质量控制体系展开论述;第六部分主要从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的方向创新、机制创新和评价创新讲述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创新之间的关系。

1工匠精神有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工匠精神契合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现实需要,提升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从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来看,工匠精神有利于国家和社会从宏观层面研究和实践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实践模式与培训方式等;从高校创业教育的微观主体来看,工匠精神有利于教育主体根据创业教育现状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等,以形成更加有效的创业教育方法,真正促进创业大学生追求潜能中更加优秀的自我价值。基于工匠精神创新培养模式是前提,基于工匠角色着力创新实践是手段,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是目标。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入高校创业教育并创新发展,有利于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2非遗传承与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2.1载体: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

传统手工制造技艺与现代船舶制造工艺流程、使用的工具以及材料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学校要将非遗引入校园,首先要提供能够进行技艺传授的场地,目前学校的实训室是依据现代钢制船舶建造工艺进行建设的,因此要实现舟山“木船制造技艺”的传承,首先要解决传承基地问题。在政府、学校以及非遗传承人多次的对接和沟通下,我校船舶工程技术“十三五”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方案中,将“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工作室”作为重点建设项目。通过调研,了解“木船制造技艺”的主要工艺流程,确定“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传承基地”的规划方案,并邀请传承人一起进行方案论证,建立以“非遗工作室”为核心的“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既要把基地建设成集“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平台,又要把基地建设成舟山木船制造技艺的传承基地,促进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2.2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形成艰苦创业、协作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缺陷逐渐显现。一些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等,在销售过程中虚假宣传、恶意诽谤、权益交换等。这些现象违背了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背离了基于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原则。在唯利是图和机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如何培树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高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培养大学生形成艰苦创业、协作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工匠精神本质就是一种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协作一致、敢于创新是这一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要求大学生要不怕困难、自强不息,敢于在逆境中求进步,在困难中求发展,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精益求精要求大学生要始终做到认真细致,不要满足于一时的成绩,要敢于发现和承认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加倍努力,追求极致;创新精神要求大学生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新道路。

2.3强化校企之间合作机制

培养技能型和使用型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目标,因此,为了使其能够得以顺利实现,应加强企业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合作,进行联合办学。为了将企业自身的文化、企业精神以及企业职工精神完全的与培养人才进行相融合,应通过利用合作进行办学的方法,建立一种和谐有效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工匠精神能够得到合理的培养。为了使协调统筹的部门能够有效的施展其自身的职能,应使相关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得以完善的建立。为了使校企之间的合作效果能够得到保障,应对培训以及实习方面的花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企业对学生的用工上岗的观念进行转变,防止当前多数企业只注重自身经济效益,而不注重人才培养的情况,使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相对保持长久,对工匠精神进行全方面的大力弘扬传播,以人为本,有利于工匠精神与企业精神完美相融目标的实现。

2.4传承:建立“学徒制”模式的“准代表性传承人”培养机制

非遗的传承,既是技术的传承,也是精神的传承,最终落脚点是传承人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具有天然的传承人优势。我校作为一个地方特色明显的学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又是省级特色专业,在“舟山木船制造技艺”非遗项目的培养中可以充分发挥地方和专业优势,可以遴选出一批学生,在校内成立“舟山木船制造技艺传承班”,课程中通过完成手工制作木船模型项目,来学习舟山“木船制造技艺”的工艺流程,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着重围绕“懂工艺、精技艺、具匠心”,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强调“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小型木船模型制作,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木船制作技艺,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结语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中国社会发展背后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真正培养一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务实创新、技术精湛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更大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张颂.“非遗”在高校教育实践中的传承现状及路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8).

[2]赵旎娜.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研究[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9).

[3]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2016(5).

[4]李文跃,李小龙.基于传承“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证性研究[J].景德镇陶瓷,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