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传承三生化探索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8
/ 2

诗词传承三生化探索与思考

林寿清

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

【内容摘要】古诗词在中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接触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是由于古诗词形式及遣词用句等方面与现代汉语相差很大,古诗词成了学习的难点。如何提高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呢?本文总结了诗词传承中的“三隔”现象,并针对性地提出“三生化”学习思路,推陈出新,希望能有所开拓。

【关键词】古诗词学习,三隔,三生化,主动探究 ,诗词传承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还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其语言之精致、凝练,意境之深远,意蕴之深刻、情感之丰富,堪称一切文学样式之魁首。从某种意义上说,诗词传承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法宝。

  1. 什么是“诗词传承三生化”

所谓诗词传承三生化,是指:学习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生动化,学习运用生态化。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诗词传承三生化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在识别、吟诵、积累、运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不知不学中传承诗词优秀传统文化。

二、为什么提出“诗词传承三生化”

随着各界共识,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部编版教材改革显著增加了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数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由此可见古诗词的学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综观古诗词学习,笔者发现有“三隔”的现象,影响了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成效。除了众所周知,诗词跟我们的年代之隔,情致之隔,还有哪“三隔”呢?

  1. 学者,隔山打牛

专家们对于古诗词的重要性认识无疑是非常到位的。但专家在编写古诗词教材中,往往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到历代诗词教材的影响,比如《唐诗三百首》,多从家国情怀上选题。这样的选编,意图通过老师影响学生,真可谓“隔山打牛”,学生觉得是负担。

  1. 教师,隔岸观火

据观察,一线教师受各种因素影响,学古诗、背古诗的人是比较少的,能尝试创作诗歌的理是凤毛麟角。老师都不怎么热爱,反过来要求学生热爱古诗,这不成了隔岸观火吗?

  1. 学生,隔靴搔痒

就目前的古诗词学习来说,学生始终感觉不到诗词就在自己身边,感受不到诗词有用,于是,古诗词学习就成了隔靴搔痒。靠的是教师的威逼利诱,死记硬背,背了后面忘了前面屡见不鲜。

  1. 诗词传承三生化如何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生化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诗词学习的主人,亲历探索过程,享受探索的乐趣,从而爱上诗词并成为诗词的传播者。结合今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一次尝试,笔者试着谈谈诗词三生化的实践思路。

  1. 学习内容上——尝试生活化

在诗词学习内容上,改变过去哪些高大上的思路,暂别情意义,从学生生活中挖掘素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诗词在身边。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课的编排值得我们借鉴。

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 、你、我、他 ”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 、土 ”“云对雨,雪对风”等,很传统,也很有趣。

从孩子身边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是非常符合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诗词学习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尝试从孩子身边入手来接触诗词,发现诗词,积累诗词呢?比如生活中容易吸引孩子的鲜花朵朵,爱吃的飘香瓜果,四季变更,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曾游玩过的城市等等,由近及远,逐渐引导孩子在诗词的国度遨游,打破隔离。让孩子不知不觉在诗词中浸润,仿佛跟诗词融为一体。

  1. 学习方式上——生动化

当我们在学习内容上大刀阔斧地改革后,在学习方式上也可以大胆标新立异,让学生去动去找去发现去探究,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比如在线教学时,我就大胆尝试上学生利用“形色APP”(一款拍照识花软件,每种花会配一首对应诗词)对家里养的花进行拍照识花,获得关于这种花的诗词。

5fb4d7f36b5c1_html_b407d60364b5c677.png5fb4d7f36b5c1_html_8e33ad89e97a0794.jpg5fb4d7f36b5c1_html_a484cfaeb970dcc0.jpg


效果不错,是整个在线教学中,唯一不用催促全部交齐的作业,并且有些平时表现不佳的孩子还获得了第一次优秀作业。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学习,综合了“主题式学习”、“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所长,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来说,没有“逼迫”没有负担,玩中学,学中获得发现的乐趣,应该是受孩子们喜欢的。

教育是要跟上技术发展脚步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将诗词跟学生生活和软件以及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像玩游戏一样沉迷于诗词学习,那诗词的传承是不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网上搜索某个孩子感兴趣的主题,比如“疫情中诗词”,中华清气榜等……总而言之,让学生行动,去探索诗词的美妙世界,从而实现诗意地栖居在这美丽的地球上。

  1. 学习运用上——生态化

学以致用,学习的评价和迁移运用对于孩子的诗词探究兴趣也至关重要。打通学生与诗词的攸隔,让孩子们感受到诗词在身边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尝试运用诗词于生活中,进一步提升积累诗词兴趣,也让孩子们明白,诗词可读、可诵、可吟、可用,需要构建诗词应用的生态体系。

比如节日来临时,让孩子设计贺卡时,附上诗词。教师在批改习作或者期末写评语是用上诗词;开展诗词大会或飞花令;每学期举办诗歌剧比赛等等,让学生乐在其中忘记死记诗词的“痛苦”。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它以其精炼的语言、丰盛的情感、深远的意蕴,闪烁着语言艺术的光辉,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作为一线的老师常常会无从下手。许多教师为了省时省力,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

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接触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诗词传承三生化推陈出新,让诗词学习变得有趣有味有发现。当然,这需要广大师友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