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9
/ 2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欣赏课探究

王娟增

北京市房山区少年宫 102488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欣赏教育模式也有了较大改变。作为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关键课程,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将中小学美术欣赏课与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并将其作为丰富欣赏课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过程就成了教师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 中小学; 美术欣赏课;

中小学生提升自身审美水平的主要途径为美术欣赏教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审美需求,仅仅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起到实际的夯实审美基础、提升审美水平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美术欣赏课有了完善与变化的机会,作为美术教师应将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不断融入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的美术欣赏水平,从而达到根本的美术教学目的。

1.美术欣赏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形式,一直以来美术欣赏教学都是保证学生审美能力持续以提升的重要课程类型,也因为其内容涵盖较广以及知识内涵丰富的特性使得其探究意义较为突出,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与持续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是学生高尚情操与完善人格的形成基础,同时也是形成健康审美观的必要条件,通过美术欣赏课能够在对美术作品不断欣赏的同时感知到多个角度下的作品内涵,从中也能感受到其中包含的独特艺术韵味,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渐加深,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感受到相关的艺术氛围,为审美能力的提升与理性升华创造必要条件。由于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审美与普及是基本的教育原则,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会逐渐得到提升,无论何种美术基础在美术欣赏评鉴过程中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自身的文化内涵都会有所提升。

2.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

互联网时代使得教育领域逐渐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各学科都在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是非常必要的。作为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充分地利用好互联网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通过互联网来提升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呢?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模式

首先,开放式授课模式。传统美术欣赏课往往是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深层次的含义等,即使教师的知识介绍方式再多,长期采取这种方式由于没有充分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情况下,相关的美术知识并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也是差强人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试着鼓励学生自己到网络上去搜集一些关于美术作品欣赏的相关资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是自己寻找到的资料也能提升其课堂参与感。在资料搜集完成后可让学生讲一讲搜集到的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基础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为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就艺术作品展现出的不同思想进行辩论,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就被不断展示出来,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能在网络上查询有关第二天即将要欣赏的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从而完成课程预习工作。美术欣赏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创造合理有效的美术欣赏课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课堂的创建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审美内驱力,为后续审美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解答学习疑惑。在课前的预习阶段,让学生们就在互联网中查询到的信息进行自由讨论,并罗列出其中的疑难问题,方便在课堂上随时向教师提问或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答案。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2)创设情境引入互动环节

在课程开始前就设置生动的导入部分是保证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也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中之重。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学会利用互联网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合适的导入工具,以此作为创设轻松有趣课堂气氛的前提;由于美术欣赏课的特殊性,很多课程需要在故事背景介绍后才能获得有效的欣赏信息。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前,教师应结合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穿插故事从而营造丰富的文化氛围,使得整个美术欣赏课具有人文特点,更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与持续提升;若是仅仅只是空洞的知识表述,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对美术欣赏课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考虑在欣赏课中加入更多的元素,例如,制作与欣赏的作品风格相似的美术作品,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与蕴含的艺术韵味。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完善欣赏课教学流程,包括课前预习、强化印象以及创设情境等,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能让其体会到美术欣赏课程中的趣味性,激活其学习兴趣,为审美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生彪.多媒体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89-190

[2]钱晶.博物馆APP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应用研究-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7

[3]郭淑惠.文化情境视角下初中美术欣赏课人文价值的实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2):68-70

[4]孙少炜.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小学高年级美术欣赏课为例[J].新课程·中旬,2018(0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