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交软件用户行为动机分析和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2
/ 3

陌生人社交软件用户行为 动机 分析和思考

黄肃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社交方式带来了许多改变,从前社交应用由PC端转向移动端,使得移动社交软件成为了人际交流的重要媒介,到后来陌陌、探探等基于陌生人社交的软件不断涌现,匿名社交成为一种现象级的社交方式,在微信、QQ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移动社交软件应用市场的情况下,迅速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但观察此类软件近些年的发展,不难看出其存在着用户黏性不高,同质化严重,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如今移动社交应用已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分析用户行为心理,能帮助陌生人社交应用提供方探究如何让关系沉淀在陌生人社交平台,并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优化,提升用户体验。

关键词:陌生人社交;软件用户;行为动机分析

一、用户使用应用行为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提升需要,经济与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人们的内心却充满着空虚与寂寞,社交类应用也就此应运而生。对于社交软件中用户的使用动机,国内学者也有不少相关研究和发现。如姚锦云在对即时通讯软件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使用IM的三种动机可分为人际沟通、娱乐休闲和信息获取。其中,人际沟通是IM使用的主要动机,娱乐和信息寻求则为相对次要的动机。i而于茜认为社交网站中满足的需求主要有四类 : 扩大社会交际网络、获取信息、建构自我形象与寻求 群体身份认同、宣泄情感放松娱乐。在这些需求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交需求 。ii陈贝茹、罗 艳、陈绍芬结合陌生人社交软件的特点确定了五类使用动机:娱乐动机、社交需求、自我实现、信息与工具性、沉浸需要。iii李星灿、薛可在对新媒体人际交往的研究中发现在匿名社交中,两性情感、 社 会爆料、宣泄情绪、心情感悟等话题受到关注,主要受到窥探隐私的心理驱动。在匿名社交 中,宣泄情绪、寻求认同、得到倾听、获得社会支持是重要诉求,其次才为缓解孤独感,纯属娱乐。iv

陌生人社交应用首先满足了用户的猎奇心理。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人们心理的出发点就是猎奇。以前的社交应用主要提供用户间线上随时随地交换与分享信息,即时通讯,但大都局限于熟人社会。而这批兴起的陌生人社交软件突破了一些已有移动社交产品的线上交流和熟人社交的短板,实现了陌生人用户间的点对点社交,以及陌生人用户间线下的人际互动。如宣传语为“跟随灵魂找到你”的匿名交友软件“Soul”App创新交友模式,不再是以往的凭照片判好感度,因为“Soul”App上能够了解的仅限于年代、星座、性格、性别等非涉及隐私类信息,App通过测试用户性格特征,匹配星球,还有“灵魂匹配”、“恋爱铃”、“语音匹配”、“脸基尼匹配”等途径供用户进行交流,打破了传统陌生网友建立关系时的“外貌协会”式交际模式,降低了陌生人社交的门槛。在用户关系上,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好友申请,取而代之的是单向与双向的复合关注,这都带给用户以新的社交体验,吸引大众下载使用相关软件。

陌生人社交应用还满足了用户的窥私欲。王慧敏认为匿名社交消解了自我表露的需求与熟人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在强关系和弱关系之间界定出一个中度关联的社交层次,满足了人们对自我隐匿的需求和窥视他人的乐趣,也规避了暴露真实的麻烦。v陌生人社交应用多为匿名,用户在如广场般的信息池中,可以随意浏览其他用户发布的特别经历或生活日常,能在不打扰对方的前提下对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用户拥有更多的了解。随着虚拟网络以及社交软件的发展,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在现实社会中不太如意的人会在网络虚拟中寻找“现实”,更有甚者将网络外化为现实世界,通过网络来搭建自己的新生活圈。陌生人社交应用为用户打开了了解他人生活的窗口,打破了人们对社交的熟人社会认知,为个体提供了数字化、开放性与多元化的社交场所和贴近生活的动态观察, 从表面上看,现实社会的个体在陌生人自我展示和互动下充分享受了窥视他人生活的欲望。

陌生人社交应用也满足了人们的自我实现需求。通过在陌生人社交平台发布动态,接受来自天涯海角的回复并参与互动,让用户知道自己可以有“朋友”,知道有人认可自己,甚至在自己感到孤独时也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在想聊天的时候能匹配到另一个想倾诉或者愿意倾听陌生人畅聊一个通宵,想吐槽对生活或工作的不满便有人陪你发泄,想寻求帮助的时候描述自己的问题很快就能收获许多细致入微的指导。有研究发现,陌生人交往通常以一方的自我表露出发,向网络上的其他用户传递信息,追求共性,用户在陌生人社交应用中可以愉悦地与陌生人互动,也可以寄托自己的祝愿、宣泄个人的情绪,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诉说或难以表达的想法,即便是内向或在不善言谈的群体,在陌生人社交应用里也更容易得到“社交失落感”的补偿,在互联网中的陌生人群体中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二、用户脱离应用行为动机分析

根据第三方数据,用户的确对新场景、新互动形式更感兴趣,以陌陌和Soul为例,新来者Soul的安装渗透率、人均使用市场和日均启动次数成绩均优于陌陌。尽管如此,对比整体规模,陌生人社交却依然算不上主流的社交子行业。即时通信9.7亿的用户规模与88%的安装渗透率(来自极光大数据2019年2月数据),都足以碾压陌生人社交。根据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我国陌生人社交应用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今年预计增长至6.49亿人。表面上看陌生人社交行业这块“蛋糕”是足够大的,但实际上,陌生人社交应用的用户流失也极为严重,因此,探究用户脱离应用行为的动机也非常有必要。

对用户来说,陌生人社交应用上与其他用户的互动和交流并不能完全消除他们的孤独,有学者指出:跟熟人的自我表露并不能明显销蚀孤独感,而跟陌生人表达自我越多反而越孤独。vi人们一边希望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展现自我的价值,在陌生人社交平台发布信息希望收获回应,但如果发布的内容受到大量关注时,又习惯性藏匿自我或抵触回应,觉得建立社交关系超出心理承受能力,想满足窥思欲望的同时又害怕被窥思,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平台部分用户活跃性不高,存在低发布量,高回复量的特点发出回应的用户的积极性也会被打击。不光如此,互联网上的自我表露承载着传播者的社会期待,如前段时间在引起不少人关注的“上海名媛群聊曝光”,一些网红为打造“白富美”人设,在朋友圈发着“经济独立”的文案,实则多人拼单酒店、下午茶、甚至是丝袜进行摆拍,“美化”自身形象吸引受众的关注,透过金钱、美貌等符号互动进行自我身份的重构,寻求心理安慰和存在感。看似是互相欣赏的互动盛宴,实则为极具讽刺意味的假面舞会,看似友好的人际关系,只是一个繁荣的幻象,“Z世代”的虚无主义和攀比风让人容易在纷繁的互联网中迷失自我,深陷身份焦虑,导致用户对陌生人社交应用也产生社恐心理,选择脱离应用。

陌生人社交应用环境的恶化也会使用户做出脱离应用的行为。在关系链越发广泛的熟人社交应用上,用户却表现得越来越小心翼翼,人们的动态、朋友圈或多或少存在屏蔽部分列表好友或设置仅一段时间内可见的情况。而当下的陌生人社交应 用因其可匿名的特性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真实表达个人情绪和想法的平台。但事实上,用户对陌生人社交应用的用户体验认为其充斥了大量真实性无从考证或是充满了负面能量的信息垃圾。目前国内对于社交软件的观念趋于传统,用户使用陌生人社交产品的目的也都心知肚明,导致各平台的不同模式及玩法都容易催生色情等不合规问题,或在其它方面触及到监管的漏洞或底线。2019年开始,国内监管政策不断收紧,陌生人社交产品进入“严冬”。4月,语音社交App音遇遭全网下架,比邻、聊聊、密语、耳语等9款社交App被国家网信办关停。5月初,探探因涉嫌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被全网下架。6月,包括吱呀在内的多款社交产品被约谈、下架甚至关停。7月,才重新上架两周的探探又因违反《网络安全法》被再次通报整改。陌生人社交应用利用匿名这一功能,无论是基于人性的阴暗面也好、窥探欲也罢,会迎来用户数量短期的爆发式增长。但人性的痒点在匿名平台中的滋生,导致陌生人社交软件很难留住真正想交朋友的高质量用户,即使利用技术手段对不良内容进行强制干预,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陌生人社交应用较难满足强关系下的人际交往要求,这也是用户脱离应用转向其他应用的重要动机,原因是陌生人社交场景有一定的特殊性——用户之间比较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链。马克·格兰诺维特在弱关系理论中提出了区分关系强度的四个维度——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性和互惠性服务的内容,如家人、同学等之间有较强的情感维系,血缘、地缘等都是强关系的代表,反之,联系较少、没有什么情感维系的则是弱关系代表。一方面,陌生人社交有着较高的信任壁垒,即使运气极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社交对象,用户们会选择将聊天场所转移到熟人社交软件——微信,陌生人社交应用最终只落得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工具形象。另一方面,如果一些应用在发展过程中仅仅为了追求市值变现强行改造,丢弃了最初吸引用户的特质,忘记了应用创办的初心,不但会使稳定的老用户脱离应用,也很难留住新用户。

三、结语

国内陌生人社交龙头——陌陌,以5年34倍的营收增长证明了国内陌生人社交市场的潜力,但同时也引来众多竞争对手。仅仅3年的时间,国内陌生人社交产品就有如同百花齐放,竞相争艳,其中如主打兴趣社交的Soul和积目、声音社交的音遇和声波以及被称作“中国版Tinder”的探探等产品表现都尤为突出,这也迫使陌陌将业务向多元化发展以寻求其他出路。但探究和分析用户使用和脱离应用的动机,永远是帮助应用真正获得长足发展的最佳途径。

社交软件的发展前景依然存在众多挑战,想要在陌生人社交行业站得一席之地,应用提供方不仅要有战略性的眼光,如扩大服务面开设熟人社交版块,或结合其他产业如直播和二手交易等;其次,陌生人社交应用还需要提升用户与产品的交互体验与情感体验,即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此外还应当不忘初心,不能只为增值变现让应用“面目全非”。陌生人社交应用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行业依旧前途广阔!

i [1]姚锦云. 大学生QQ人际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0.

ii [2]于茜.SNS网站满足网民使用虚拟社区的新需求——一项基于对“开心网”网民使用调查的实证研究[J].东南传播,2010(06):91-95.

iii [3]陈贝茹,罗艳,陈绍芬.陌生人社交软件青年用户的使用行为动机研究[J].商业经济,2016(11):36-39.

iv [4]李星灿,薛可.分析匿名社交软件的人际交往现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0):94.

v [5]王慧敏.半熟人社交:网络社交的新走向——匿名社交软件的价值与反思[J].今传媒,2015,23(10):57-58.

vi [6]王慧敏.半熟人社交:网络社交的新走向——匿名社交软件的价值与反思[J].今传媒,2015,23(10):57-58.

作者简介:黄肃(2001-),女,汉族,江西抚州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在读,工程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0104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