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堂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2
/ 2

革命传统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堂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刘禹明 董志阳 李浩婕 刘利营 王晔帆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沧州 061100

摘 要: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外来文化对革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高校大学生对革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逐渐淡薄,革命传统教育面临改革的紧要时机,将其与思政课堂融合发展成为变革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探究二者融合发展的意义以及现存问题,从教育内容、课堂形式、教学水平和教学评价方式几个方面提出有效路径,促进革命传统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堂创新发展。

关键词:革命传统教育;高校思政课堂;融合发展路径

经济全球化加速深入、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多元文化思潮的激荡使中国革命传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革命文化传承遭遇重大危机,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再次引起各界重视,如何有效传承革命优良传统,让当代青年从革命传统中吸取思想养料,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的意义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通过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引导高校青年大学生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教育青年大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武装自己,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激励青年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力拼搏,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

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继续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增强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意识;传承优秀的革命精神,提升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和奋发图强,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

二、革命传统教育与思政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政学习的被动性

党和政府虽然对革命传统教育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但各大高校的教育方式仍采取以教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过于重视考试成绩的不合理教学评价模式使当今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大学生对革命传统教育与思政教育课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大量的理论性知识的层面,只将它作为修学分的途径而没有认识到它们对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的重要价值。大学生对课程内容只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探求,使得革命传统教育与思政教育课程无法充分的完成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任务。

(二)教育内容及模式的拘泥性

革命传统教育与思政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大意义,当今高校大学生能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知识,见闻更加丰富,更愿意就一些事提出自己的想法。但现在的思政课堂仍采用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缺少实践活动,学生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和精力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索。这种灌输式教学仅局限于知识点的学习,难以激发同学们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学生对其理解的并不透彻,也就不能很好的掌握这门课程。

(三)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性

当今高校降低了准入门槛,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多,但数量的增多并不代表着质量的提高。由于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以及家庭和社会上思政课无用理论的影响,利益最大化在许多大学生眼中仍是放在首位的。但我们绝不能热衷于“自我设计”晋升路线图,不沉下心来抓学习、心无旁骛干工作而是热衷搞“自我设计”,一门心思想着如何能走得更快、获利更多,急功近利,还未走出学校的大门就已不再朝气蓬勃,走上了一条歪路。

(四)革命传统教育存在浮夸性

由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师生受到脱离历史现实的文化作品的误导,部分教师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一味地夸大革命英雄的丰功伟绩,有意的神化革命英雄,且避其错误。同时部分高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缺乏完整准确的历史资料,革命传统教育实践也不能实现与思政课堂的紧密结合,最终导致高校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文化思想脱离实际生活。

三、突显革命传统教育,探索思政课堂新路径

革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但目前思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形式单调,仅仅局限于知识教授,并不能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高校改革思政教育应探究形成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政课堂的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以丰富思政教育形式,解决革命传统文化不能有效的广泛的传承的问题,提高广大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一)建立革命教育资源数据库,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充分利用丰厚的信息互联网资源,建立信息站并进行区块链模式的联网,以达到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互补的目的。区块链技术能够极大程度上保持革命文化资源的品质,解决优质革命文化资源,革命传统文化资料流失的问题。既为全国思政课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一些落后地区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拓展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更新,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调的现状;积极响应时代要求,提高高校对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当代大学生对革命传统教育的认同感,提升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力,保持思政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二)转变传统思想教育方式,丰富思政课堂教育形式

当今思想教育方式处于单调局面,为适应时代发展,应以学校课程建设为支撑,向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加强课程建设是高校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思政课堂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借鉴国外的教育培养模式,在我国教育培养模式上体现自主教育、分层分类教育、个性化教育、体验式教育等多样化的教育培养模式,解决高校同质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改变单调的教育局面。将各种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融入思政课堂,提高课程趣味性,如作报告,组织参观纪念馆、召开座谈会,访问革命老人,阅读革命回忆录,看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做影评、编排体现革命精神的话剧,欣赏革命题材戏曲等。当今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的关键是要选择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精神本质相符合、同学生兴趣密切相关的教育方式。

(三)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高校思政课堂教师需秉持革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夸大英雄人物的功绩,不避讳他们的错误,真实描述英雄先烈形象,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去体验思考,减少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时可能会产生的距离感和时代感。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谦虚谨慎的良好品质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中去,号召大学生学习当代楷模精神,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因材施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如针对当今大学生对改革仅有热情,却又无全面而深刻的思考这一现状,采用将过去的革命经历与如今的改革现状进行比较的方法,着重挖掘在革命战争年代里,革命先烈如何巩固革命热情,并逐步理解革命的真正含义这一点出发,在古今对比中让学生们正确把握改革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增强教育反馈时效性

传统的思政课堂多采取以“教”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收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馈课堂教学情况的相关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收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信息的方法以阶段测验、课堂提问为主,测验成绩受到格外重视,造成部分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考核而忽视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不良现象。思政课堂改革应积极建立以“学”为主的、全面考察的评价体系。以“学”为主的评价体系,采用自主学习策略,依靠学生的自主性,让其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对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能力素养进行各方面的评价,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为革命传统教育与思政课堂融合发展提供便利。改变只注重分数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堂形成更加活跃的互动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在思政课堂上焕发生机。

四、结论

高校通过发挥信息化大数据的优势,实现优质革命教育资源共享;培养革命传统教育的优质教师以提高思政教学质量;丰富拓展革命传统教育与思政融合的教育方式以改善教育效果;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以更正学生对革命思想的学习态度、改善单调拘泥的思政课堂现状,使得革命传统教育与思政课堂有效融合。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正确价值观,不忘初心,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思想、有斗志的建设者、奉献者。



参考文献:

[1]黄煜栋,徐莉君.“课程思政”下的课堂教学质量量化评价研究[J].科技通报,2019,35(10):217-221.

[2]冯晓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讨[J].智库时代,2019(42):157+159.

[3]李颖. 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N]. 江西日报,2019-09-24(014).

[4]郝亚芬.新时代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21-22.



【作者简介】刘禹明(2001-),男,汉族,河北唐山人,河北农业大学本科在校学生

董志阳(2001-),男,汉族,河北邢台人,河北农业大学本科在校学生

李浩婕(1999-),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河北农业大学本科在校生

刘利营(2001-),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河北农业大学本科在校生

王晔帆(200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本科在校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