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脑梗死超早期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脑梗死超早期疗效观察

盛建刚

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 , 江苏 淮安 211700

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采用阿替普酶对脑梗死超早期进行急诊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94例,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随访两组患者三个月后,对其神经功能改善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1个月、3个月后在神经功能方面两组改善情况均良好,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幅度显著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减少较多(P<0.05)。结论 选择阿替普酶对脑梗死超早期患者进行急诊溶栓治疗,患者受限的神经改善比较明显,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不多,临床治疗中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超早期;阿替普酶;急诊溶栓


据调查,我国当前脑梗死患者超过700万,在全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约占到70%。和脑出血相比,该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却有七成存活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到社会和患者的家庭。急性脑梗死患病脑血栓和栓子阻塞是基础,所以临床一般会以溶栓为主要治疗目的。而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阿替普酶等,本文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超早期采用该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94例进行脑梗死患者是从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的。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7:20;年龄最小为50岁,最大为72岁,均龄为(62.2±7.9)岁;入院时患者的GCS平均评分为(10.5±2.3)分;研究组包括25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从51岁至73岁不等,平均为(62.6±8.2)岁;患者的GCS评分在入院时平均为(11.1±2.4)分。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急性期指导患者卧床,抬高床头,把头向一侧偏,并把口腔分泌物清除干净,避免其发生窒息;如果患者存在吞咽障碍需禁食,必要的话需给予肠内营养和静脉支持;为避免其痉挛应保持良肢位;水电解质保持平衡;为使患者脑组织缺血情况得到改善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营养神经、利尿剂、清除自由基剂、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对患者血压和血脂情况合理控制和调节;等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及早指导锻炼相关功能。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超早期溶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溶栓指征和禁忌症明确和排除后,采用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进口药品注册证号是S20160055)生产的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控制用药剂量为0.9mg/kg,先选取10%的药品剂量,按照1mg/mL的浓度溶解后静脉进行推注,控制在2min内注射完。然后在0.9%氯化钠注射液溶入剩余90%剂量进行静脉滴注,控制在一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溶栓过程中对患者加强监测,溶栓24h对患者颅脑CT是否出血进行复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

1.3观察判断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在治疗前、1个月、3个月对患者的神经状况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患者的神经状况和评分呈反比例关系。对治疗期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涉及到的一系列数据的分析都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计量资料(NIHSS评分)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率)分别用(5fbb1fe92f588_html_d231178e33343fca.gif ±s)和%表示,并分别用独立样本t和卡方进行检验,用P<0.05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得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情况

表1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分,5fbb1fe92f588_html_d231178e33343fca.gif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对照组

47

74.19±6.55

62.27±6.40

46.67±4.85

研究组

47

74.46±6.68

51.15±6.02

34.42±4.46

t值


0.184

8.096

11.821

P值


0.852

0.000

0.000

分析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都不同程度降低,而研究组患者的NIHSS的评分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降低幅度明显更大(P<0.05)。

2.2比较两组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通过评价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患者共有7例,其中脑部、牙龈、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为2例、1例、2例、2例,总占比为14.89%;研究组共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包括1例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总占比为4.26%。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数据得出P<0.05的结果。

3.讨论

脑梗死作为脑部的一种突发疾病,因为阻碍到脑组织局部的供血功能,导致其因坏死而缺失神经功能,其中恶心、头晕、瘫痪等都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作为一种急症,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老年人易发,但在当前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形势下,也增加了脑梗死发病的概率,加上受生存压力影响疾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相关研究显示,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尤其重要,早期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会较大改善。以往在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超早期治疗时,口服和静脉推注及注射药物是常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所以临床会选择静脉溶栓方法。溶栓是通过对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利用对患者血栓进行溶解,临床近些年主要采用的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等。阿替普酶是一种可和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形成复合体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合成的药物,通过对药物较强的对血栓溶解能力的利用,静脉血流进而机体神经功能可快速恢复。而且患者循环血液纤溶系统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影响不大,全身也不会出现纤溶状态,不良反应也会因此而大大减少。

通过本文研究可知,研究组患者在1个月、3个月不同的治疗时段神经状态和不良反应比对照组显著较优(P<0.05)。

综上所述,选择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在神经缺损改善和不良反应率降低方面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启东,刘静,时良玺.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18,033(004):545-548.

[2]李敬珍.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41):157,160.

[3]王建国.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012(01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