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苑媛媛 , 万凯,高鑫,胡冰涛,鲁雷,张思铎,任亚楠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3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收治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患者共96例,通过收治的先后奇偶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的样本容量均为48例。对常规组执行常规干预模式,对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执行早期心理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干预前,研究组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常规组而言,无显著差异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了极为显著的优化效果,并且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执行早期心理干预可将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化至最佳范畴以内,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早期心理干预;康复训练;脑卒中;抑郁症;干预效果

由于我国医疗技术飞快发展及进步,显著减少了脑卒中患者病死风险,但因为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运动功、感觉、吞咽、言语以及认知等功能障碍,造成患者情绪呈现低落状态以及兴趣减退等负性问题,对于治疗以及预后质量均会构成一定影响,所以采取早期心理干预+康复训练模式显得十分重要[1]。基于此,本文特以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患者共92例予以主要分析以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患者共96例,通过收治的先后奇偶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的样本容量均为48例。常规组男性为26例,女性为22例;年龄范围处于52岁至74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3.32±2.75)岁。研究组男性为25例,女性为23例;年龄范围处于51岁至75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3.27±2.81)岁。各项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研究存在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予以排除

患者既往有精神史患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患者存在表达障碍④精神活性物质或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其他原因所致焦虑抑郁患者⑤依从性差者

1.3方法

对常规组执行常规干预模式,对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执行早期心理干预指导模式,具体方式如下:

(1)早期心理干预:由治疗师对脑卒中后存在抑郁情绪患者细致且耐心的讲解疾病,告知患者治疗应对措施、预后方案、预期目标以及各类注意事项等,同时多和患者建立有效沟通交流工作,并经常性的讲述成功案例从而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针对患者存有的疑问或顾虑,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积极友好的态度,展开详细且正确的讲解,直至患者顾虑及疑问基本消失,从而获得患者对疗护工作的理解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最大限度提高配合度及依从性的同时,降低因抑郁症而引起的不良事件风险[2]

(2)常规干预:评估患者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平衡、协调等功能,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3]

1.3观察指标

对比并分析两组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取NIHSS评分量表展开测评活动,分值越高则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为严重。

抑郁评定: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展开测评活动,无抑郁为<8分,可能有抑郁为8-19分,轻中度抑郁为20-34分,中度抑郁为≥35.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若数据之间存在组间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2.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常规组而言,无显著差异性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了极为显著的优化效果,并且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并分析两组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x±s)

组别

n

抑郁情绪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48

30.11±2.81

19.89±3.47

20.43±9.15

10.58±6.72

常规组

48

29.10±3.24

23.27±2.88

20.42±9.17

15.69±7.88

t

--

5.1929

0.7167

0.0055

3.4890

P

--

0.0000

0.4753

0.9957

0.0007


3.讨论

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情绪问题会对患者恢复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躯体功能的丧失是脑卒中患者发病时突然失去的,无适应过程,加之多数患者对疾病了解甚少,普遍会发生焦虑烦躁及低落抑郁等负性心理[4]。活动障碍会造成抑郁情绪的发生,但抑郁情绪又会严重影响康复质量,从而两者形成恶性循环现象。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研究组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常规组而言,无显著差异性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了极为显著的优化效果,并且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再执行早期心理干预指导,可明显促使患者思维能力及脑功能得到提高,从而重新建立完善的逻辑思维模式,同时还可有效消除患者存在的负性心理问题,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为患者预后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情绪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执行早期心理干预,可将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化至最佳范畴以内,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玉蛟,张振刚,张如意.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1):1738-1740.

[2]周虹欣.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189-191.

[3]高丽丽,仇薇薇.全程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康复效果[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07):510-511.

[4]刘福迁,李贞兰,闫兆红,等.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08):6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