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悦读”丰盈学生的生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以“悦读”丰盈学生的生命

高黎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26150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的确,阅读可以让我们突破空间,超越时间,在无限广阔而丰饶的知识中充实自己,在无比自由而高尚的精神领域里享受生命的欢愉。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坚守“阅读”这片故土,努力播种“悦读”的种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快乐地做“悦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以“悦读”为学生的生命染上底色,提升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

1、故事引领,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接一个新班,我总通过莫言等好读书的典型人物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读书好”,从而去“读好书”,养成“好读书”习惯。这样一组数据也常震撼学生:“据说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是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令人发聋振聩的数字折射出“新读书观”:读书,成长自己,幸福家人!

2、美文诵读,点燃兴趣

平时阅读时,读到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经典、诗词歌赋、生命鲜活的现代散文或小说,只要是内容和思想学生能够接受的,我便利用语文课时间读给学生听,然后彼此交流感悟,学生甚是喜欢。优美的情怀、高尚的情操蕴含在或平实或优美的文字中,随着我或低婉或高亢的朗读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几分吸引、几分陶醉,于是我们的“美文诵读”便快乐启程了。

每天第一节语文课开始的前5分钟,是我和学生约定的“诵读欣赏”时间,文章大致包括“励志篇”、“道德篇”、“情感篇”、“文学篇”等几个类别。如“励志篇”中的《勤奋是学生的本分》、《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放大你的优点》等文章曾指引着学生奋发努力、自强自信;“道德篇”中那些富含为人之道和人生哲理的故事,那些浸润着善良、诚信、合作、宽容等高尚品德的美文,激励着学生向真、向善;“情感篇”则是学生的最爱,那些融汇着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的美文,曾打动了无数学生的心。《一碗阳春面》《拐弯处的回头》等一篇篇真挚感人的美文,悄悄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改变着他们的行动……

3、白色朗读,增趣炼心

有时,我读过的文章,常常拿过来读第二遍、第三遍……因为再次朗读时摆脱了对情节的牵挂,亲切地忆起和重温的,是情感,更是文字的魅力。这就是“白色朗读”,“白色倾听”。我常常运用白色朗读,引领孩子在深入品味中炼心。

最难忘的是学习《第一次抱母亲》后的白色朗读——《娘,我的疯子娘》:

“二十岁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的当众小便……”学生起初随文字而笑,渐渐变得脸色凝重,树儿娘被婆婆撵出家门了,学生皱眉了;树儿娘被丈夫打了,学生的眉头揪起来了;树儿娘找不到了,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了;树儿娘为给儿子摘桃子掉到悬崖下了,学生泪流满面了……此时的白色朗读,让母爱随着朗读撞击着心灵,让学生在朴实却充满温度的文字中掀起感情的波澜!

二、指导方法,教学生会读

在具体的阅读中,我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逐渐学会自能阅读:

  1. 默读与诵读结合

我指导学生默读时贵在专注,贵在思考。如,思考文章的内容、自己的感受,并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有效果。

诵读适合一些诗词、美文等短小精悍的篇目,或是某些文质兼美的段落或语句。它既有利于增强文本的理解,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和表达力。

  1. 精读与略读结合

对于重点篇章或段落,我引导学生进行精读,或朗读,或圈点批注,或摘抄积累,或书写感受,甚至熟读成诵,在阅读中吸纳,为写作积淀。对那些不需精读品味的篇章或书籍则进行速读或浏览,粗知大意或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等。

3、猜读与质疑结合

在阅读前和阅读中,对文章的情节、人物等进行猜想,再和原文比照,会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情节或人物形象等。偶尔的猜读,很能吊起学生的胃口,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一举多得。

如我给学生朗读《想讨一本书》时,避开题目,分别让学生猜想:“乞丐在富翁豪宅前晒太阳,富翁给的钱他不要,他想要什么?”“富翁接到书店经理的拒绝信,你猜书店经理会是谁?他俩的交往结果会如何?”一步步的猜想,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随着人物一起思想、一起活动,更深入地走进了人物心灵深处,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文章构思的巧妙。典型的文本猜读,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猜想构思的方法和技巧,使阅读有了更深的内涵。

“读书贵有疑。”我鼓励学生阅读中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释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三、大量阅读,让学生读乐

1、主题阅读,增量提速

主题阅读是有效的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方式。我依托《主题阅读》丛书,搜集相关主题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

(1)“1+X”主题阅读:即学一篇,读多篇。如学《老师,您好》,扩读《主题阅读》丛书中的《百味老师》组文,增强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单元主题阅读:实施单元整合学习,压缩课内学习时间,节约时间进行主题阅读。学一单元,读一本书,阅读量陡增。

(3)节日主题阅读:在母亲节、父亲节期间,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母爱、父爱的文章;在清明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查阅相关节日来历,阅读与之相关的文章,涵咏与之相关联的诗词……

(4)“一文+整本”专题阅读:即学完一篇节选文章,读整本书。如学习《海伦·凯勒》后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三顾茅庐》后读《三国演义》等,并做整本书阅读指导。

(5)综合主题阅读: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开展综合阅读和实践活动。如学习《长征》单元,我设计了《重温长征路》主题阅读——“知长征历史”、“读长征故事”、“诵长征诗词”、“唱长征颂歌”,扩读了近10篇长征故事,诵读了毛泽东长征途中的6首经典诗词,欣赏、吟唱了《长征组歌》,将语文与历史、音乐等学科有机结合,实现了语文阅读综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拓宽了语文学习资源,扩大了阅读量。

2、经典诵读,丰富底蕴

经典诵读天天坚持,如教学山水诗时,我引领学生诵读了《望天门山》《滁州西涧》等近20首诗;教学《长征》时,我们诵读了《六盘山》《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等10多首诗词……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诵读《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和《论语》等国学经典篇章,组织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陶冶情操,丰厚文化底蕴。

3、名著阅读,提升品位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读整本的书”。我充分利用假期优势,引领学生进行名著大阅读。《爱的教育》《昆虫记》《夏洛的网》《狼王梦》《老人与海》等等一本本名著走进了学生生活。学生坚持每日读书,并用喜欢的方式记录读书心得,开学后举行“好书共享”交流会、“读书伴我成长”演讲等,享受读书的喜悦和成就感,将“悦读”引向深入。

大量的“悦读”,点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情,学生视野日渐开阔,积累日渐丰厚,心灵得以浸润,素养不断提升,生命因“悦读”而日益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