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伤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的影响

李亚琳 马茹芹(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101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治疗中实施伤口护理小组的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为研究进行时间,纳入52例我科就诊的压力性损伤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6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行伤口护理小组。检验2组压力性损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压力性损伤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将参照组作为对比,实验组压力性损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参照组,2组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治疗中实施伤口护理小组,使压力性损伤情况予以改善,降低压力性损伤情况发生,预防和治疗效果较优。

【关键词】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治疗;伤口护理小组


压力性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患者体位情况,对患者皮下组织、自身皮肤等造成一定损伤,其发生率较高,不易根治,且具有较长的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如长时间不能进行有效治疗,极易发生败血症。压力性损伤预防工作属于临床护理重点,是评估护理质量重要指标。伤口护理质量提升,可有效的预防或者治疗压力性损伤情况,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2]

  1. 临床数据与方法

    1. 临床数据

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为研究进行时间,纳入52例我院就诊的压力性损伤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6例。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段为20~69岁,中位数为(45.32±3.42)岁,卧床时间介于10~50天之间,均值为(30.21±1.24)天;参照组:男性13例,女性13例,年龄段为21~69岁,中位数为(45.26±3.34)岁,卧床时间介于11~50天之间,均值为(30.16±1.31)天;统计分析研究中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 方法

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帮助患者翻身,将软垫放在患者受压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的局部受压情况,一经出现皮肤红肿情况,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护理,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实验组行伤口护理小组,主要措施为:(1)建立伤口护理小组:由护士长、骨干护士、伤口造口护士和领导组成。(2)增强培训力度:每隔一段时间对小组成员实施皮肤护理、皮肤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对护士进行层次分析,合理实施培训工作。小组成员建立微信群,在培训前组长需要将学习知识上传至群中,让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在学习后传播知识。(3)形成皮肤管理制度和流程:在压力性损伤治疗管理、预防中,小组成员需对可使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皮肤管理制度和皮肤管理流程的工作予以完善。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其主要包含压力性损伤的治疗防范,对患者的心理情绪予以重视,形成全面的压力性治疗和预防流程。制定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需要将其制定规范化文本,发放至各科室中,对小组成员予以鼓励,使其及时指出实践中存在问题,并将护理流程和制度进行优化。(4)提高监督管理和考核力度:组长需依照科室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指出压力性损伤存在的问题,针对因护理不正确造成的大小便失禁、皮肤损伤以及并发症等予以及时指出。针对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使护理工作得到保证。

    1. 判定指标

检验2组压力性损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压力性损伤知识的掌握情况。

    1.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材料录入至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对相关数据实施检验,采用(%)率形式显示计数资料,行卡方计算;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显示计量资料,行t计算,如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值<0.05。

  1. 结果

    1. 检验2组压力性损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 检验2组压力性损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组别

压力性损伤

记录不规范

损伤未上报

评分不规范

发生率

实验组(n=26)

1(3.85%)

1(3.85%)

1(3.85%)

0(0.00%)

2(7.69%)

参照组(n=26)

7(26.92%)

3(11.54%)

2(7.69%)

3(11.54%)

8(30.77%)

X2

5.3182




4.4571

p值

0.0211




0.0347

    1. 检验2组患者对压力性损伤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组患者对压力性损伤知识的掌握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优,2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 检验2组患者对压力性损伤知识的掌握情况(分)

组别

压力性损伤评估

压力性损伤病因

压力性损伤治疗

实验组(n=26)

6.35±0.48

6.38±0.81

9.35±0.65

参照组(n=26)

4.45±0.31

5.21±0.28

6.32±0.61

t值

16.9550

6.9610

17.3222

p值

0.0000

0.0000

0.0000

  1. 讨论

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治疗成为现今护理工作的重点,一经出现压力性损伤,其治疗费用会随之增加,延长住院时间,一经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会使患者发生败血症,进而出现死亡情况[3]。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将预防管理、治疗管理予以综合,依照伤口护理情况,组成护理小组,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压力性损伤的治疗、预防工作提升,进而使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4]

综上所述,在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治疗中实施伤口护理小组,使压力性损伤情况予以改善,降低压力性损伤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杨百艳.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中应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的有效性分析[J].科学养生,2020,23(6):182.

[2]杨斯斯.造口伤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治疗的应用疗效评价[J].健康之友,2020(6):190-191.

[3]高俊.分析伤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及治疗的意义[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0):50-51.

[4]刘晓黎,王泠,王志稳, 等.无创通气设备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证据总结[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0):1532-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