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新型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王凤影

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六合卫生院 吉林大安 131300

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会逐步完善各项公共服务,改善其均等化程度,而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能够提高人的城镇化和社会生活城镇化水平。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经公布,便要求公共服务的提供要根据人口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展开部署,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因此,可以研宄新型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探究其时间空间特征,分析发展类型和原因,找到阻碍两系统发展的问题,进而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促进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耦合;协调发展

1新型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析

结合耦合度、协调度、相对发展度分布特征,并参考相关研究,可对某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互动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类,共包括18种发展状态和互动萌芽型、互动成长型、良性互动型三种新型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均等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

根据所选定的2009、2012、2015、2018年四个研究时点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的变化,将发展路径概括为七类,每类所包含城市及各自发展特征如下:第一类发展路径为:互动成长型-互动成长型-良性互动型-良性互动型,A市和B市为该种路径,这两个城市发展的起点较高,发展速度快。A市作为省会城市,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占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B市作为新一线城市,近年来依靠蓝色经济的发展,在两系统发展方面均有重要的突破,但从两市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B市所发挥的空间正效应更大。

第二类发展路径为:互动萌芽型-互动成长型-互动成长型-互动成长型,C、D、E、F、G、H都按照此种发展路径演进,城市数量占比达到35.27%,主要分布在该省的西南部,研宄初期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较强的,从两系统的发展情况来分析,D、H表现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驱动城镇化发展,其余地市表现为城镇化驱动均等化发展。在2012到2018年间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只维持在了互动成长型,说明促进发展的动力并不充足,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地区的对其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小。

第三类发展路径为:互动萌芽型-互动萌芽型-互动成长型-互动成长型,I、J、K为该种路径,这三个城市行政区划面积较小,两系统发展水平均处于十七地市排名的后半段,2015年左右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才从互动萌芽型进入互动成长型,发展起点低,发展动力不足,发展速度慢,从与周围地市发展状况的对比来看,区域发展存在不均衡问题。

第四类发展路径为:互动成长型-互动成长型-互动成长型-良性互动型,L和M按照此种发展路径演进,这两个城市都是沿海城市,城镇化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程度都属于中等或偏上水平的,因此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起点较高,从空间自相关分析可知,该两市受B市的空间辐射影响较大,但发展动力不够强劲,使得较长时间段内只能维持互动成长状态。

第五类发展路径为:互动萌芽型-互动成长型-互动成长型-良性互动型,只有N一个城市按该种路径发展,其发展的起点低,互动萌芽时期城镇化扮演驱动系统,发展动力足,发展速度快。N依托于各项改革的开展,城镇化和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两系统互为依托,聚类分析可知该市近年来都处于耦合协调发展的“热点区”,因此实现了良性互动发展。

第六类发展路径为:互动成长型-互动成长型-互动成长型-互动成长型,O、P按该种路径发展,其耦合协调发展的起点较高,但并未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而是保持了自始至终的平稳,说明该类城市中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缺乏动力,由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可知,A与该两市存在空间相关性,但对其耦合协调发展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

第七类发展路径为:互动萌芽型-互动萌芽型-互动萌芽型-互动成长型,只有Q按该种路径发展,在研究期间,两系统发展水平较其他城市存在差距,聚类分析可知该市近年来都处于耦合协调发展的“冷点区”,耦合协调发展进程起点较低,发展速度较慢,城镇化为萌芽阶段的驱动系统,但作用有限,周围地市发展状态对其影响较小。

上述根据不同发展路径进行的分组,反映出各城市在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增长动力方面的不同,更直观的显示出该省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耦合协调发展所面临的区域差异和不均衡、增长动力机制的不完善、高发展水平地区带动作用有限等问题。

2新型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2.1根据地区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发展政策

着力于实现城镇化与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耦合协调发展,第一步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城乡经济活力。按照该省经济区战略以及“一群一圈一区一带”的总体规划,逐步展开山东省的经济改革,为该省发展树标杆。沿海城市要借助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强化沿海经济优势,促进可流动的人力、资金等资源的流入。A市要借助省会城市优势,吸引高端企业、科技公司等落地,并带动周围地市的发展,其余地区根据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等服务产业,利用人口优势、交通优势,吸引人口密集型企业落户。有的放矢的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引进人才的相应补贴适当提高,吸引高端人才下沉基层,当前是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的关键之际,基层是构成整个社会的基础,让拥有先进思想和技术的人才深入基层,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理想,还能更好的为基层服务。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一环就是医疗技术人员,对落后地区这类人员给予适当补贴,能够让医疗资源分配更加均等。

2.2创新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增强城镇化发展动力

该省城镇化融资方式单调,间接融资作为主要方式,因此应参照其他城镇化试点成果显著地区的探索经验,结合海外城市化建设经验,探索多元融资方式,鼓励多元融资产品的实际应用,如资产证券化、市政债、PPP、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融资模式,鼓励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融资探索,依托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差异化的融资方式畅通投融资渠道,另外在制度上合理清晰地划分好政府与市场职责和作用范围,在引入私人资本实现推动城镇化建设实现市场化,在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要保证民间资本方获得与其投入相匹配的收益,政策制定还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预设一些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私人资本,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能够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压力,而且每一项任务均做到专人有专责,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保证城镇化相关项目的质量,进而提高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

2.3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同时促进公共服务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公共服务均由政府供给将会引起相关资源短缺和分配不均等的问题,对于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的研究,国外多数学者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财政分权理论之上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包括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边界将会越来越大,显然,政府无法提供全部的公共服务,否则政府部门的分支将会越来越多,机构设置越来越复杂,管理成本增力口,进而可能产生效率低下,机构腐败的风险,因此政府不能为每个公共服务买单,引入市场化机制显得非常重要。让一些私人资本承担公共服务供给的任务,同时能够按照付出成本的大小和一定的利润率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样来解决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供给动力不足的问题。哪些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哪些由市场提供,这些需要根据公共服务具体性质和发展程度来逐步确定和调整,循序渐进的找到政府和市场共同运作的效率最大的供给状态。

参考文献

[1]王静怡.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方正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2]张焘.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苏州大学,2019.

[3]庄惠娟.新型城镇化下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及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