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中写作教学吹一缕“东风”——生活写作指导略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为高中写作教学吹一缕“东风”——生活写作指导略谈

蒋艳玲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中学, 浙江 慈溪 315300

【内容提要】单纯的拥有生活经历还不能写好作文,必须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为生活写作吹一缕东风。教师的审美标准需要做出改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同时,还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发现、找寻美的方法,让学生把镤玉雕成精品。

【关键词】 生活写作 美 打磨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作文的出现给作文注入了一汪活水,可为什么学生作文仍旧只是讲空话,讲套话,为什么那么多的作文在生活的滋润下还是干瘪无物?难道他们真的无生活可写吗?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生活中,各种新闻铺天盖地,难道他们真的心如止水,不愿吐露心事了吗?然而学生宿舍里熄灯铃响了还有学生对着室友咬耳朵,为什么不能把这“心事”抖落在作文中呢?主要是教师在指导中没有给学生落实生活写作的观念,没有给学生吹来“东风”。

一、解铃还须系铃人

新课改从宏观高度明确“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这是历史性的进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怪现状”,“百搭”作文、“套路”作文,改头换面之后,依然活跃。教师一方面强调着生活对作文的重要性,一方面仍按照已有的审美标准打分;学生仍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得到分数,“不能说而偏要说”。造成这种情况,我们语文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仍围着分数在转,丢掉了应有的审美标准。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让生活作文开花结果,教师首先得真正理解生活作文的真谛,然后给学生吹一缕“东风”,这“东风”便是教给学生运用采集到的生活材料的方法。

(一)教师审美标准需改变

高考要求中早就明确提出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可所谓的满分作文却是李煜、陆游的寂寞,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等等,这让学生如何敢用稚嫩的笔把生活搬进文章?的确,这些文章可看出作者读过不少书,有所谓的浓厚的文化底蕴,作文也显出一定的文化色彩,而写生活的作文,粗粗一看会觉得很平淡,很普通,比不上“故事新编”类文章来得有创意。可翻开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文章,平淡、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金的《想北平》、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

语文教师应端正态度,解开审美标准的铃,把那些感动人心的生活作文列入高分范围,同时在平时教学中也不要总以得高分为唯一审美标准来指导学生的作文。这正如一个厨师如果他一心所想的只是使出浑身解数迎合食客口味,而不去考虑营养、性价比等现实性问题。同理,一个教师,如果心目中只有考分,就会以得高分的要求让学生背佳作,背名句,而不是自己创作,所以生活素材被冷落也就理所当然了。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

要做到作文内容的生活化,要求老师的讲解也必须生活化,否则就象用旧瓶装新酒。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作文理论、作文技巧与生活结合,使学生体会到作文就在身边,感受到作文的趣味和作用,对作文产生亲切感。语文教师要科学地营造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投入于生活,强调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的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都有写作的痕迹,向人倾诉是口头作文,自我介绍是记叙文,年终总结是议论文,把写作命题形式与生活结合,等于是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生活写作的兴趣之门。

二、活水还须“火眼睛”

《如果给我三天光明》中写到:“有视觉的人,他们的眼睛不久便习惯了周围事物的常规,他们实际上仅仅注意令人惊奇的和壮观的事物。然而,即使他们观看最壮丽的奇观,眼睛都是懒洋洋的。”有眼睛的人常会犯的错误就是视而不见,就算见了,铁匠需要矿石,木材,裁缝需要棉麻,动物皮,金匠需要宝石,矿石,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需要。然而生活活水中什么都有,它并没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所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的同时还应该教给他们发现美、找寻美的方法。

(一)发现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眼力。要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美。”而当今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当年过得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一切努力为子女去争取优越条件,宁愿苦自己而不苦孩子。这些孩子不懂得爱的艰辛,对于被爱似乎麻木,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当然也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爱了。

如何让学生去发现美呢?大量阅读是一种手段,名著中蕴含着真善美,教师可以推荐优秀著作让学生看,还可以借助网络新闻,让社会上劳动者的辛劳、人与人之间自觉的互助以及和谐的共处、环境保护、文明行车等进入学生的视线。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爱。如母亲节前让每个学生回家做一天的“妈妈”,互换角色,并写出心得,这样,一定能够增进母亲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也会使学生明白父母的艰辛,懂得父母、理解父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极大热情,同时也让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口头责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找寻美

父亲送别儿子时为儿子买几个橘子真是太平常不过了,但朱自清先生就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来”(罗丹),写出了《背影》这不朽的作品。为什么总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呢?为什么要借草木花鸟之口抒发自己的情呢?只要善于找寻,自己的生活便是最佳选择,家中的饮食起居、校内的学习活动、读书的酸甜苦辣,成长的困惑思索······学生的情感变化那么丰富,自己就是一本需要解读的书,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歌唱好呢?学生需要的是一双找寻的眼睛。我曾用以下方法来激励学生找寻美:

1、娓娓道来讲生活

我在班中开创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每节一个学生,主题自定,可以谈自己的心事,可以谈对学校老师的看法,以及学习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成长的烦恼等等。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生活的湖泊中,顿时泛起阵阵涟漪,很多学生谈着谈着忽然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很精彩,原来“写作的素材可以用筐抬”。

2、高谈阔论引生活

每个周末我都会建议学生回家看电视新闻,适当浏览报纸杂志,回校后与同学讨论。这一举动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写作开发了无尽的源头活水。

3、收集积累拓生活

广告词、民间故事、歌谣、农谚、对联都是收集积累的对象。对联曾被诗人臧克家称为“中国文学园地一朵别致的小花”。在农村无论过年过节,还是红白喜事都有贴对联的风俗。上课时,老师教给学生对联的基本常识、名联名事,课后让学生收集,然后汇集起来,分门别类,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把这些对联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为文章增添风采。

三、璞玉还需细打磨

生活作文并非都是好作文,如方言土语中有许多新鲜活泼的词汇,作文中适当地运用一些方言土语,能增强其地方色彩,使作品散发出浓烈的生活气息。鲁迅作品中有很多浙江方言,老舍作品充满浓浓的北京味儿,形成了他们作品的独特风格,但是如果不加选择,不经提炼,通篇方言,就会令人不知所云。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就像一块块璞玉,它需要精心打磨才能成为好文章。

为生活写作吹一缕东风,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发现美的心灵和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作文论》叶圣陶

《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李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