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提高阅读的重要性

王梅郦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中心小学,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52400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语感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积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各项能力的关键培养期,对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和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发展


小学语文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顺利的阅读,并从中收获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延伸,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分析。首先,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正是积累知识的关键期,而阅读则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并将其体现在写作中。其次,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的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构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让学生从中获得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信息归纳能力、概括能力[1]。再次,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精华,这无疑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养料”。最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成长初期,思维能力亟待提升,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升。具体来说,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问题,这就需要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得到切实的发展,那么学生的整体思维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导入犹如音乐剧的序幕,只有揭开了序幕,音乐剧才能正式进行。在教学领域中,不论是哪门课程,课堂导入环节都是必不可缺的,良好的课堂导入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就课堂导入来说,方式方法是丰富多样的,较为常见的有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这样的导入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有必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对课堂上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导入,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后续学习[2]。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如圆明园建筑背景、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等,将其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在正式教学前呈现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微课的直观呈现,学生切实的体会到外来侵略者对我国历史古迹带来的毁灭性破坏,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为后续阅读提供前提保障。

(二)把握深层内涵,培养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明确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而就鉴赏能力来说,它与质疑是相互连通的,学生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质疑。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发表想法的机会,并且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大胆发言,从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问题,逐步深化学生的阅读。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阅读中把握文本内涵,对整体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仅停留在表面,对于许多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并未真正把握,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物关系或者创作背景等,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的剖析,如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等,帮助学生深度阅读的同时为今后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提供有力的保障。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展开深入探索,从各个角度思考、分析,从而切实的体会到文本的深刻内涵。

(三)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具备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给学生讲解相关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此一来,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3]。例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抛出以下疑问:“①文中写了几个穷人?②讲述了什么故事?”上述问题并不难,学生可以在自主阅读中顺利解决,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主旨也有了一个基本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把握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因为这些重点词句能够从侧面发映出文本脉络,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情感基调的把握。如“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鞋穿”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穷人”的“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在阅读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有效渠道,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对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策略,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巧设课堂导入,激发阅读兴趣、把握深层内涵,培养鉴赏能力以及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三个方面着手,以此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则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万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 学周刊:中旬, 2016(9):55-56.

[2]吴明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7):41.

[3]康建华.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6, 5(009):9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