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叶瑞 1徐娜娜 2

1-2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患者62例,依照抽签法分组,各31例。对实验组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计算2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NIHS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NIHSS评分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NIHSS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低分子肝素;临床效果

脑血管病患者可在短时间发生脑梗死,其需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因进行分型,主要为栓塞性、血栓形成性,一般常使用药物治疗。临床常使用藻酸双酯钠、尿激酶、复方丹参药物治疗,抗凝药物为低分子肝素,不适合急性期使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依照抽签法分组,各31例。实验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最低为54岁,年龄最高为75岁,中位年龄为(64.32±2.15)岁;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最低为53岁,年龄最高为75岁,中位年龄为(64.21±2.31)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组研究,并自愿签署同意书,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保证积极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经CT诊断,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起病时间在72h之内,CT诊断结果显示无出血倾向。

1.2方法

对参照组实施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每次取8mL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浓度为5%的100mL葡萄糖溶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治疗1次,坚持治疗2周。对实验组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每天治疗1次,坚持治疗2周。

1.3判定指标

计算2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NIHS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

2结果

2.1计算2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NIHSS评分

治疗前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NIHSS评分为(10.26±1.35)分,参照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NIHSS评分为(10.48±1.37)分,经比较t值=0.6368,P值=0.6368>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NIHSS评分为(4.45±0.21)分,参照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NIHSS评分为(6.76±0.17)分,经比较t值=47.6026,P值<0.05。

2.2计算2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不良反应

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腹部皮下局部青紫,有1例患者出现胸背皮下出血,其发生率为6.45%(2/31);参照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腹部皮下局部青紫,有2例患者出现胸背皮下出血,其发生率为9.68%(3/31);经比较卡方值=0.2175,P值=0.6409>0.05。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复杂的病理,临床症状为血液流动力学、血管壁病变等造成脑梗死或者脑缺血情况,此疾病主要症状为机体肌力弱、偏瘫、感知能力障碍等[3]。一般常使用药物治疗,也可采取手术治疗,其具有局限性。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活血化瘀中药制剂,使冠状动脉流量、心肌缺氧耐受力提升。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溶血栓药物和抗凝血药物,在术后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治疗中应用较多[4]。

现今临床常使用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降纤等方法治疗,有关资料显示,实施抗凝治疗,可有效避免血栓发展,进而有效的控制新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为肝素,肝素可有效的灭活活化凝血因子Ⅱ和X的效果,进而有效抑制凝血酶活性和因凝血酶造成的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效果。肝素起效时间较短,其个体存在一定差异性,不能准确掌握使用剂量,加之肝素会使肝素出现耐受情况,进而有效抑制活化凝血因子,并在细胞的调节效果,进而充分发挥抗血栓功能。其起效时间更长,其效果预测性较优,对血小板不造成影响,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外科脑血管缺血护理管理涉及因素较多,包括前期处理、中期干预和后期评估等。针对护理前期,医护人员首先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患者可能发生的脑血管缺血问题进行提前计划和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努力发现每个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比如患者自身病情因素、情绪因素、年龄影响、药物副作用因素、护士因素、病房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制度详尽的脑血管缺血护理管理计划。护理中期主要是对可能出现的缺血情况采取措施解决,比如针对患者自身病情因素,有些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长期卧床,对此医护人员需要将病房的设施设备摆放整齐,避免患者下床时由于行动不便造成的碰撞、摔倒等。同时,护士人员要提高对于这类病人的观察次数,及时解决患者需求,避免坠床现象的发生。针对患者情绪因素,护士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护理热情,减少患者的治疗顾虑,为病情治疗提供促进作用。针对药物副作用影响,护士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充分了解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且在配药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提高用药安全性。除此之外,合理安排患者的吃药和饮食时间,减少饮食对于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后期评估是指在对患者进行脑血管缺血综合干预治疗后,对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其中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对护士人员进行专业化和针对化的培训,提高护理管理意识和护理水平,为下次的护理效果提供保障。

作为中老年人的一种高发疾病,本病主要因大脑产生突然性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持续缺血缺氧,如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有效治疗,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给予活血化瘀治疗,通过静脉滴注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流量及心肌缺氧耐受力,加快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速度,但最终的治疗结果并不十分满意。低分子肝素钙应用在了治疗中,最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血液环境。而且该药可有效抑制活化凝血因子,并能够促进凝血酶—抗凝血酶的形成,同时该药具有生物利用价值高及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患者用药后不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最终使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改善。从本文上述分析结果中得出,观察组患者配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最终数据比较显著提升,患者所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均较少,最终脑神经功能改善显著。提升医院的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仅有利于提高外科患者脑血管缺血病情的科学治疗效果,而且对于我国医疗行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医院管理部门要开展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医疗技术水平培训工作,帮助解决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面对的问题,降低误诊漏诊等不良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外科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效果

结束语

外科脑血管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脑血管缺血概率,提高整体治疗和流程的完整性、流畅性和科学性。并且能够对于患者家属进行良好的入院指导和心理指导,为患者后续相关的病情治疗、心理状况治疗等提供坚实的保障,值得在我国医院外科脑血管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波.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8-9.

[2]熊军,胡增.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3153-3155.

[3]王心珉.低分子肝素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与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102-103.

[4]相波,丁晓洁,王超,等.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rs266729、rs2241766、rs822396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亚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4(7):57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