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护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护理探究

张红

岳池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前比较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35.28±2.31)分、SDS(32.24±1.57)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能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心理情绪改善,应用护理效果非常理想。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护理;应用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具有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反复刺激肝脏而引起。该病的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对患者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1]。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折磨,再加上长期治疗的经济有压力,因而容易形成较大的心理负担,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进程及预后康复非常不利。所以,在肝硬化护理中,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心理情绪,从而提高预后。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0例,研究了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4-72岁,平均(56.8±3.5)岁,病程2-12年,平均(8.8±1.4)年;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5-73岁,平均(56.9±3.4)岁,病程3-12年,平均(8.9±1.2)年。两组比较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均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肝癌、肝炎、肝性脑病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有认知沟通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合理安排饮食,要严格限制动物脂肪摄入。观察患者呕吐物及排便情况,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睡眠,预防并发症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干预,与患者主动沟通,提供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心理不适。提供心理支持,详细了解换这个方面情况,提供医疗康复及卫生保健相关知识,对患者日常进补适当鼓励表扬,调动患者抗病潜能。开展心理评估及干预,沟通和患者的沟通了解心理状况,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心中顾虑。采取多种方式疏导情绪,缓解不良心理,改善心理情绪。采取松弛疗法,让患者通过散步、看书、看电视等方法转移注意力,通过丰富的活动改善心理情绪。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让患者的家属、朋友多陪伴和关心患者,为患者营造良好预约的氛围,提高患者回归生活和工作的信心。培养健康行为习惯,提高主观能动性,纠正错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水平。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总分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焦虑、抑郁分别用SAS、SDS量表评价,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越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有显著差异(P>0.05)。

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n=35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

18(51.43)

16(45.71)

1(2.86)

34(97.14)

对照组

12(34.29)

14(40.00)

9(25.71)

26(74.29)

x2

-

-

-

5.717

p值

-

-

-

<0.05

2.2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比较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35.28±2.31)分、SDS(32.24±1.57)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的比较(5fbdc7542a926_html_5b58457d107b76a7.gif±s)(n=35

组别

SAS(分)

SDS(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3.37±4.46

35.28±2.31

56.38±5.19

32.24±1.57

对照组

53.35±4.47

43.19±3.65

56.39±5.17

42.09±3.12

t值

0.022

4.596

0.014

5.273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模式也有所调整,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中除了针对疾病以外,也更为重视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2]。肝硬化由于病情复杂、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因而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此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下降,在机体多种激素代谢及生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降低,对儿茶酚胺物质灭活效果下降,难以达到有效的情绪调节作用,因而患者容易出现心理情绪上的不良反应。因此,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积极开展心理干预,通过积极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开展心理评估及干预、采取松弛疗法、加强家庭及社会支持、培养健康行为习惯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改善身心状态,提高治疗信心[3]。在护理中能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提高依从性与配合度,进而对疾病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开展心理干预,患者心理情绪得到改善,对于病情缓解也有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护理中开展心理干预,能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心理情绪改善,应用护理效果非常理想。

【参考文献】

[1]吴川丽,薛兰霞.饮食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8):1562-1564.

[2]周丹丹.共情干预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12):2484-2486.

[3]谢昕,康阳,罗莉,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6,17(6):1694-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