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分析

顾羽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政法职业学院

摘要:从当下我国的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预算的问题,收入的问题,支出的问题以及国有资产应用和管理的问题方面。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一内容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会从现实角度提出相关看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应用

前言

在当今的国家发展背景下,在新时代经济建设的模式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业务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各种风险也随之提高,尤其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非常重要但同时也容易忽视,是需要我们对其进行重点思考与分析的内容。基于内部审计的支撑,我们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独立的咨询和分析,进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升,以及相关监管制度的完善与确立。

1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1.1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存在于财务活动中的一个必然因素。而且,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其不具备盈利规模和盈利条件,所以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是以公益性和服务型的原则对相关工作进行开展与实施的。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就会将目光集中于法定预算的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进行管理与控制。且认为只要在这一模式下对其进行管理就不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还有极少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即便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了风险,只要不是中饱私囊,那么出问题也是由国家和政府来对其进行收尾和善后,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甚至自己可以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1.2部门责权设计不清

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模式来分析,其本质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服务国家。所以自身并不存在任何的盈利目的。所以,在对其进行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也不会将盈利这一内容结合在其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在这一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就很难清晰的列明绩效考核指标,后期的工作执行中甚至可能造成成本失控的局面,这会给财务核算和执行预算制造很多麻烦,且会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进而会发展为很多部门的管理人员和重要领导人员对自身的责任认识出现偏差。

在责权不清的运行模式下,很多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目标的确立和责权的分配方面也表现的没有主题,甚至是杂乱无章。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不同部门的责权不能明确,那么必然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潜在风险,而且会导致预算无法合理估计,甚至会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系数。

1.3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在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系统的财务资源获取非常的繁琐,且非常复杂。特别是在内部管理的机制和体系下,不同单位,甚至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上下级主管内容均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导致了在对资金进行管理和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有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资金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资金应用的权责问题等。

各个系统有各个系统的财务管理规则,而且标准不尽相同,各部门领导对于财务明白的少,指挥的多,都是围绕自己部门利益打转,而财务制度执行又缺乏刚性,在资金使用和分配中资金使用不尽合理,绩效评价执行不到位容易造成资金浪费。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非常混乱的财务内部关系。

1.4财务决策不科学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意识。这就会导致财务决策在长期发展与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失误,甚至会造成财务风险的发生。比如,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管理决策过程中,相关人员对于特定的投资项目缺少必备的专业认知与理解,而且对于项目的分析也不够深入,在这一基础上对其直接进行决策,就会加大风险的发生概率。而且很多决策都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如果在面对一些较大的投资项目时,最终会因为决策的失误和判断的不准确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甚至会颠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正常运行。导致一些投资项目变成盲目的"撒钱"行为。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2.1财务风险管理定位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时候,一般都会明确一个管理的办法和目标。在这一目标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风险管理才能有序的、合理的、科学的不断推进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出发点和工作方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主要工作目的是为了应用相应的资金最大限度的建设社会、发展民生,促进经济的繁荣稳定。所以,这是一种基于社会化角度下的财务活动。这就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定位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借助这一目标对其进行方向的确立与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其可以细分为"战略目标、合规目标、运作目标和报告目标"等。

2.2财务风险管理原则

首先,需要从整体性原则对其进行分析。进而衡量外界因素对于内部因素的干扰与影响,然后结合预期回报和综合风险的评定因素对损失、收益和风险作出相应的权衡和度量,以此实现统揽全局的财务风险管控。其次,需要从全员参与的角度分析问题。在全员参与的状态下,需要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和部门都灌输一种风险防控意识,并且要使其能够主动地分析风险隐患,并且对其进行及时的研究和正确的处理,进而防止更大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3财务风险区域划分

结合当前我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文件、通知和规章制度来研究,主要有《行政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通则》、《行政单位财务通则》等内容。结合这些规章制度,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风险区域划分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和思考:一是预算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二是支出风险的绩效管理,三是资金收缴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四是资产管理的风险防范,五是政府采购风险,以及政府操作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另外,在这一层面下,还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应用:一是预算管理、二是财务收支、三是资产运营、四是政府采购。若能够有效控制以上风险,并应用相关办法对其进行处理,那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将得到大力的保障。

2.4财务风险管理流程

一是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信息进行收集,然后从中找出公共服务的目标与背离目标的行为。二是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以此总结出潜在的风险要素。三是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此来判断发生风险的概率大小,以及风险造成的影响范围大小等。四是需要对风险进行计量,以此来考虑风险发生之后的损失,以及风险的不同等级和如何采取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措施。五是需要对风险进行决策,以此来有效地防范和管理风险的发展方向,甚至是将风险扼杀在萌芽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危害,而且还能优化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而抵消风险造成的后续影响。

2.5财务风险管理办法

在面对具体的管理办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秉承以下原则对其做出分析与思考:首先是需要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使用者,然后需要从政府、纳税人和管理者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指标的设计,进而确定权重指标,以此来构建具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基于此,还能够有效地为其设计一个具体的管理思路和管理主线。在这一风险管理体系中,还需要对单位的特征进行研究,进而设计一套符合单位发展以及单位财务指标建设的方法,以此来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法案。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产生,我们不但需要从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而且还需要结合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与管理原则对其展开分析。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绩效管理水平是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舒小琴.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营销界,2020(17):112-113.

[2]郭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0):95-96.

[3]梁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财经界,2020(10):140-141.

[4]许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财会学习,2019(3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