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

苟青松 李晓蓉 彭红英

巴中市巴州区第四小学 636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育教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兴趣多样化以及艺术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其教学过程中,完美融入美育教育,不仅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快速跨越,同时也是增强学生艺术素养,使其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本文将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美育教育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育教育;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需要把审美放在核心地位,由此观之,审美能力是学生音乐学习环节必须培养的核心素养,而要保证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就要在音乐课程当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的音乐知识能力以及审美素质得到共同提升。 纵观传统的音乐教学,课程安排虽然紧凑,整堂课也显得非常热闹,但是却没有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要解决课堂教学当中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程,就要把审美教育和音乐课程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推动学生审美素养的综合培育。

2 对美育的理解

“美育”这一术语最初是在18世纪由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他撰写的《美育书简》提出来的,他提出,除了应该有“促进健康的教育、促进道德的教育”之外,应该还有促进鉴赏能力和美的教育。这种美的教育就是培养感性和理性并使两者尽可能达到和谐。什么是美育呢?席勒并没有就这个词进行过多的阐述,而在我们国家,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他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蔡元培先生给“美育”下了一个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在他看来,美育就是美感之教育。这样的定义也给美育一个完整的归属,表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看出,美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能使学生认识深化、道德感化、情感净化等,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有独特的作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置身于愉悦的、和谐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当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美育集美感教育和心理感受于一体,在欣赏、体验、鉴别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启迪,以此丰富心灵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力而进入社会实践之中。

3 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3.1 提升艺术素养

小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与传统文化课相比,音乐课对他们而言更具吸引力。音乐课程在传授乐理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将美育教育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发散思维,巧用奇思妙想,使其在发现美、体验美的过程中感悟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陶冶情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2 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拓展学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加强文化与艺术的有效衔接,成为各级学校的首要任务。音乐课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为学生改变固有思维、提高审美认知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提出新的要求,而这里的“美”,指的就是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这是新课标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4 音乐美育教育的对策

4.1 加强情感教育,培育学生审美情感

音乐是一门重要的情感艺术,利用音乐的这一特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可以对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行有效塑造,并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审美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育。 小学音乐教材当中的音乐作品均是表达情感、情趣、喜怒哀乐等的代表作品,包含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由此可见,小学音乐课程当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要素,而对这些情感要素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利用,将极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审美思考,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提高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 对此教师要注意对音乐作品当中的情感要素进行挖掘,积极落实寓教于情。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童年》、《丰收锣鼓》这两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开展对比鉴赏活动,学生在品味作品情绪情感的过程中受到感染。 两部作品的节奏、力度、速度等有着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比鉴赏可以让学生融入到音乐作品当中,顺利感知音乐作品的情绪与风格,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效果,在帮助学生开拓眼界的同时提升审美情感。

4.2 开展体验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利用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渗透效率,在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不同思想情感。教师可以选择借助生活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体验度。创设新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人文素养,还帮助教师实现德育内容,侧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打破课本和纯灌水的思维定式,帮助学生拓展音乐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草原小姐妹》和《草原赞歌》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述这两首歌曲的背景和故事内容,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表演歌曲中所叙述的内容,确定音乐基调并且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可以学习其中的优秀品质。第一首《草原小姐妹》,我们可以了解到龙梅和玉荣小姐妹在暴风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第二首《草原赞歌》,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小姐妹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的精神。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想要保护大自然和热爱小动物的意识,还可以引发学生对这首作品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刻理解这首作品。歌曲中有着欢乐和自豪的情绪,可以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4.3 融合传统艺术

戏曲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戏曲是国粹,包含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中国戏曲是民族的、能够走出去、跨文化传播的、代表中国符号的典型音乐形式。利用戏曲特色元素拓展音乐创作空间,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符号性表达,又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与时代魅力。《说唱脸谱》是戏曲知识的启蒙歌,基于京剧旋律与唱腔的基础上,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结合,亦戏亦歌,对小学生而言,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通过这样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实现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唤醒小学生的生命光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5 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探索,从创设课堂情境、创新教学模式、融合传统艺术几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改进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实现美育教育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美,通过音乐鉴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塑造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冯韵.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 鲁海燕.小学音乐教学之德育渗透 [J]. 青海教育 ,2017(09).

[3] 杨旭东.巧用故事 演绎精彩——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故事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23).

[4] 田耀农. 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J].中国音乐学,2020(1).

[5] 曹蓓.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