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风险防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中小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风险防控

孙晶晶

青岛工学院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 266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了多种风险,《资管新规》的出台对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防控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中小银行资管业务风险的类型,根据《资管新规》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期完善中小银行的风险防控体系,促进其资管业务的发展。


一、引言

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近些年该业务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投资者带来了较高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高增长背后,刚性兑付、资金池模式、期限错配以及多层嵌套等问题愈加突出,由此带来的风险也更加凸显。2018年,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出台了《资管新规》以约束各大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规范发展。《资管新规》的出台,对各大商业银行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中小银行资管业务不够规范,管理水平较低,在资管新规约束之下,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明显更大,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如何合理合规得进行资产管理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风险

1.刚性兑付风险

《资管新规》明确指出,金融机构不能进行刚性兑付,但在实际业务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新规实施的过渡阶段,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仍然进行显性或隐性的刚性兑付。一方面,基于客户角度,多年的刚性兑付已经深入人心,客户已将银行理财与安全稳定直接挂钩。为了保留和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中小商业银行在目前的过渡期内仍坚持刚性兑付,以此保持自身的获客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基于银行角度,银行针对某一项资管产品往往预先确定预期收益率,而实际上,尤其是在经济形势较好的背景下,银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率往往高于预期收益率,由此,银行便可以赚取差额利润归入其中间业务收入。然而,经济形势并不总是一直向好,由此导致银行实际投资收益率既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预期收益率,若银行由于种种问题而导致实际收益率较低,甚至远远低于预期收益率,则可能无法保证刚性兑付,由此引起众多投资者的不良情绪,甚至引发不良舆情,严重影响银行信誉。某些中小银行采取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以预防收益率较低的情况,这种做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长期来看,这无疑加大了银行的运营成本。

2.信息模糊的风险

现阶段,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产品有关的许多信息不是公开的,并且相对模糊。对于投资者而言,购买资管产品后一直持有到期,银行兑付预期收益率,中间环节缺乏信息披露,投资者很难获得有关资产管理产品的准确信息,对该业务资金的具体投向不了解,相应的风险程度更不清楚。很多商业银行早期的操作方法是采用资金池模式,发行资管产品募集资金后,直接融入资金池,然后利用资金池中的资金进行或长期或短期的投资,或股市债市投资或货币市场投资,具体到某一款资管产品,其资金具体运作途径,无法准确对应,从而导致客户资金集中之后,无法进行与基金产品类似的净值化管理,相关资金运用信息亦无法明确。在这种情况下,万一银行投资失败,则很难将损失归于某一款产品,只能由银行自身承担。此外,信息不透明也有碍银行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若银行能够及时披露信息,在投资者监管之下,银行拥有提升资管水平的动力,而当前不透明不公开的状态,无疑加大了银行维持当前资管水平的惰性。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当资管产品到期时,银行无法偿还本金及收益的风险。一方面由于银行过度依靠资金池,导致产品与资金运作不匹配,在经济下行的特殊时期,银行很有可能因为宏观经济状况而无法盈利,从而导致亏损,无法弥补投资者本息。另一方面,中小银行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期限错配。为迎合投资者需求,我国商业银行资管产品期限90%以上设置为一年以内,但是为了逐利,投资标的却往往是长期投资。短借长贷模式依靠资管产品的滚动发行得以维系。如果银行某一期的资管产品发行不成功,则很可能引发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4.交叉传播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本源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从业务发展来看,其资产管理业务远不如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专业,但因其经营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存贷款业务,加之较高的信誉,因而具有广泛的客群基础。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尤其是投资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通过发行资管产品募集公众资金后,往往通过通道业务将资金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投资,导致了多层嵌套问题。这样不仅形成了资金在金融机构之间的“空转”,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而且,万一某一个环节出现风险,都将会影响到整条资金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交叉传播,形成系统性风险。

三、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风险防控措施

1.加强投资者教育

习惯于“还本付息”形式的投资者短期内难以接受刚性兑付的取消,在此情境之下,中小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2021年底之前的缓冲期,加强投资者教育。首先,中小银行短期内可以侧重开发风险较低、安全性强的金融产品,如重点投资于货币市场的货币市场基金;其次,在投资者购买资管产品之前,应充分进行风险提示,严格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评,提示投资者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应的资管产品,短期内优先推荐货币市场基金类产品;再次,强调在《资管新规》约束下,各金融机构均已取消刚性兑付,引导投资者慢慢接受产品风险,维护好既定客群;最后,中小银行还可以多开设有关资管产品的专业讲座及宣传,引导投资者逐步接受新的法律法规下打破刚兑附有风险的理财产品,起先可以低风险产品诱导为主让传统客户更易接受,逐渐收缩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市场。此外,银行要充分考虑自身产品经营风险,稳妥投资,避免出现巨大亏损的情况。

2.向净值化管理转型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应逐渐向净值化管理转型。首先,商业银行应严格做到专款专用,某资管产品募集资金应进行专项管理,不能与其他资金混淆,杜绝资金池模式。其次,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中小商业银行资管经验不足,可以借鉴大银行或基金公司管理经验,通过多种渠道做好资管产品的信息公开和披露,使投资者实时了解该产品的风险及收益信息。据统计,至2019年上半年,净值型理财产品达1107只,首次过千,但同时银行资管业务收入却在下降,这也间接反映出净值型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不够,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实体网点优势以及大数据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切实为客户“量身定制”净值型资管产品。虽然银行资管水平总体不算太高,但凭借其自身的网点优势和高信誉优势,商业银行也应在净值化管理的要求之下,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回归“受人之托,为人管业,代人理财”的业务本质,不断提升自身资产管理水平,扩大资管规模,提升自身业务竞争力。

3.加强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短借长贷的期限错配极易引起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可加强产品创新,期限短的产品可将资金主要投资于商业票据、国库券、大额存单等国内或国际货币市场;以高收益为导向开发期限较长的产品,可投资于股票、中长期债券等资本市场,实现产品期限与投资期限的匹配,从而规避流动性风险。《资管新规》明确要求封闭式资产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新规发布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为促进资金投资与资金来源期限的匹配,降低流动性风险,积极对资管产品进行了创新,对其期限进行了调整。就发行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为 185 天,同比增加约 47 天。新发行3个月(含)以下封闭式产品降幅为 61.71%。此外,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开发不同风险等级的资管产品,在保证流动性的基础上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4.建立防火墙机制

为有效控制交叉传播风险,中小商业银行需要在不同业务之间创建防火墙机制。一是明确分离资管业务与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杜绝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间的相互传递;二是杜绝资金池业务模式,实现单项资管业务的专项净值化管理,实时监管产品风险,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三是不断提升自身资产管理水平,不再依赖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多层嵌套,避免资金空转,逐步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此外,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大银行发展经验,设置资管子公司,子公司能够进行资金募集,但需要在监管下进行标准化资产管理,使风险能够被隔离,且能够独立经营产品,并承担所有损益。此举不仅能引导中小银行自主经营和产品创新,促进其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更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的交叉传播。

四、结束语

《资管新规》的出台,开创了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模式的新纪元,中小商业银行面对新的挑战,必须逐步取消刚性兑付,避免资金池模式,回归资管本质,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中小商业银行不仅要遵守相关法规,而且还必须重建其资产管理体系,不断创造价值,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并为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胡金良,曹丽,张强.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风险防控[J].中国银行业,2019,

(9):69-70.

[2]杨筱淳.A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J].昆明:云南大学,2019.

[3]史丁莎,黄亦炫,王晓楠.监管新规下中小银行资管业务发展探析[J].金融与经济,2019,(01):79-82.


作者单位:青岛工学院

作者简介:孙晶晶:女 1982.2 山东青岛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金融学

青岛工学院2017年度董事长基金资助项目(2017KY002),项目名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