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统艺术的创新,品味中国艺术的意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探索传统艺术的创新,品味中国艺术的意蕴

张钎

宁波市奉化区第二中学, 浙江 宁波 315500

【摘要】《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对传统艺术的创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品味中国艺术的意蕴,形成审美兴趣与爱好。由于当前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媒体的文化传播,高中生可以接触到各种音乐快餐文化,这些都对他们的文化审美形成一定的干扰。本文就探索传统艺术的创新,品味中国艺术的意蕴的策略及意义等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创新 传统艺术 品味 中国艺术

自古以来,音乐就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着。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离骚》,秦汉魏晋时期的乐府音,、隋唐时期的歌舞大曲,宋元时期的杂剧南戏,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高度发展的产物。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传统音乐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化。对于高中生来说,流行音乐的吸引力远远超越了传统音乐。2010 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第二十九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不少国内外代表就国内音乐教育做出呼吁,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加强对传统音乐的学习,进而让学生从传统音乐中去了解中国的的传统文化。目前,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如何解决传统音乐受冷落的状况,是我们需要花时间去探索和创新的。

一、京剧的传承与创新

1、传统京剧艺术的现状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从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算起,至今也只有二百多年。但却因它久居京城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逐渐在文学、表演和音乐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吸收了各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然而,由于社会节奏瞬息万变,西方物质至上观念的冲击,造成深受西方文化思想和艺术流派影响的青少年的文化喜好发生转移;同时,由于戏曲艺术本身缺少顺应时代变革发展的多重准备,日益呈现出步履维艰的老态,这使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应该说,学生对戏曲的爱好是可以引导和培养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儿时所形成的爱好、习惯常常是最稳定、深刻和持久的,往往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只要我们在学校为学生创造浓厚的戏曲氛围,激发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和喜好,那么,对于戏曲的振兴是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的。

2、京剧艺术的创新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这节课中,分别欣赏了《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这节课的导入部分中,为学生播放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前些年,从民间舞台《星光大道》选秀出道的李玉刚以独特精湛的男旦表演赢得了大众的喜欢和认可。李玉刚的表演,不仅有传统戏剧和舞蹈的元素,而且又有舞美设计和流行音乐元素,完美的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通过他的表演,让一些学生甚至很少关注传统艺术的人们知道他的这种表演是于京剧中的梅派艺术,知道了将中国京剧旦角艺术推向顶峰的梅兰芳大师。这种新时代的男旦表演形式对于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弘扬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二、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1、传统民歌的传承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目前,我国民歌已经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汇成了我国民歌艺术的宝典。参与民歌收集与整理的工作人员大多由专业的音乐学者来组成,这是保护和传承的基础,若没有这些音乐学家的辛勤付出,则谈不上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但对于音乐这一听觉的艺术来说,“文字化”的成列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而只是表面的传递,而真正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则要通过活的方式——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来实现

2、传统民歌多种形式的创新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这节课中,分别欣赏了云南、浙江、湖北三个地方的民歌。在介绍云南民歌中,我选择了《小河淌水》这首民歌。《小河淌水》是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龚琳娜、彭丽媛、谭晶等歌唱家都曾演唱过该歌曲。其中李谷一演唱的《小河淌水》,以轻松、浪漫为特点,陶醉在诗一般情境中,浮想联翩。

《小河淌水》是云南山歌典型代表作品。全曲结构是单乐段结构的歌曲,c羽五声调式,比较类似西方的小调式风格,但又有着中国的古典雅韵。该曲目十分有特色的是每句每段结尾都回到主音上,与其他歌曲较为不同,也使其有了自己的灵魂。

从以上分析来看,《小河淌水》的确是一首经典之作,传统的演唱方式是民族女高音独唱。而在这节课中,我还让同学们欣赏和聆听了二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和版本的《小河淌水》,丰富了同学们对民歌的认知与了解,同时加深了对《小河淌水》的喜爱程度。

三、学堂乐歌的传承与创新

1、学堂乐歌的现状

20世纪新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学堂乐歌的兴起为标志的。而对于21世纪的中小学生而言,学堂乐歌已经在他们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如何做到让学堂乐歌重新回到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音乐教师该反思的。

2、学堂乐歌与合唱艺术的前世今生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或者说是个体声乐表演上升为群体声乐表演的艺术门类。在当前党中央提出“文化强国”理念的大好形势下,合唱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早在“学堂乐歌”时期,合唱艺术就开始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国人面前。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这节课中,除了教材中的三首学堂乐歌外,还让同学们欣赏和学唱了李叔同的《春游》(单声部)。 然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学唱单声部的一首学堂乐歌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轻松,所以我又让同学们聆听并且学唱了二声部和三声部的《春游》。先从二声部开始,把全班女生分成各一半,先让女生来进行二声部的演唱,从而激发起男生对合唱的兴趣。再让剩余的男生也加入其中,进行三声部的演唱。让每一位同学都加入到合唱中来,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流行音乐及外来音乐充斥艺术舞台,中国传统艺术不受重视的今天,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们应该做的是让同学们在保证充沛的欣赏和了解传统艺术的同时,顺应同学们对音乐多元化的聆听需求,从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和改编,融入新世代的音乐元素,把同学们认为晦涩难懂的传统搞艺术变成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时代艺术。


参考文献: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王维.浅析汉族民歌传承的原因及当下嗣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3).

【3】杨富强.中国合唱艺术在“学堂乐歌”时期的风格特点[J].艺海,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