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评价办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评价办法

王玉 张蓉

四川省成都市马家河小学 610043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经。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保证教学秩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没有突出“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特殊性。

因此,我们围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的评价开展了研究,梳理出了研究的思路和课程评价的办法。

  1. 明确评价目标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程总目标。

通过翻阅《新课程标准2011版》、《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等书籍,发现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层次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的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课程内容进行对比。如下:

主题:综合与实践《标准(2011年版)》

第一学段: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在给定目标下,初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对比课程内容发现:在参与活动过程方面,从感受体验到亲身经历的要求变化;在解决问题方面,从了解问题和解决办法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变化;在实践过程方面,从经历并理解数学内容到设计解决方案并应用和理解知识方法这样的要求变化。

基于对“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分析,明确了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获得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把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应用和创新意识。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分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划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分目标。

知识技能:(1)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2)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数学思考:(1)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2)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问题解决:(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2)学会设计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2)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基于“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分析,对课程的评价有了清晰的评价方向。在对“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评价中,应重点关注以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1. 评价方式。

基于“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特点,评价中需要对师生状态按评价表达分类,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根据评价者对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表现、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教学过程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定性评价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定量评价是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教学过程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对评价对象的特征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但是定量评价关注可测性的品质和行为,要求具体量化,忽视了那些难以量化的主要品质和行为。因此, 对“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的评价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是科学的客观的。

  1. 编制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评价标准

基于以上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理解,和评价方式的选择,最终我们根据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对己有研究成果的积极吸收,制定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完全达到

5分

大部分达到

4分

基本达到

3分

一部分达到

2分

得分

教学目标

  1. 实践活动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1. 实践活动目标符合相关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符合自身教学实际;





  1. 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内容

  1. 教师准确把握实践活动内容中的数学本质,活动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1. 实践活动内容能正确建立“数学化”与“生活化”的联通关系;





  1. 活动内容有点拨知识误区,提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策略方法

  1. 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和方法灵活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实践活动易操作,具有启发性,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1. 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回答,帮助理清思路,实现数学思维的重建;





  1. 实践活动过程中及时评价,使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师素质

11.实践活动体现了教师对数学问题理解深刻,数学知识阐述运用得当;






12.实践活动体现了教师教学技能扎实,作图标准熟练,板书正确工整,教学媒体使用得当;





13.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语言严密准确,教态亲切自然;





14.实践活动中教师控制力良好,应急处理偶发事件,灵活把控活动现场。





师生关系

15.实践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共同发展。






学生学习状态

16.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能够倾听、交流、协作、分享;






13.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学生感到快乐;






14.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学习内容,并能提出一定的见解和主张。





教学效果

  1. 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能够按计划达成活动目标;







  1. 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 能够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且每个学生的需求得到不同满足;





  1. 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总体评价


总分



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学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甄别考核。评价的意义在于改进小学数学教学。 希望我们所作的实践探索能为小学数学老师在“综合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8.

[2]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小学数学教材教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