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课程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3

中职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课程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刘韶丽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山东省潍坊市 261021


摘要:开展课程诊断与改进,形成具有中职诊改特色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是中等职业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课程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现状,提出课程诊改的基本思路,并以中职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了课程诊改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字:课程质量;质量保证机制;课程诊改


一、课程质量保证机制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职业教育构建了一套基于“双元制”的行之有效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一是法律保证。德国的职业教育通过联邦和各州的立法明确其重要地位。二是运行模式保障。在德国,政府宏观调节和企业/行业协助的共同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校企共育达到培养专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目的。三是课程开发质量保证。“学习领域”课程方案通过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解构和重构,保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四是课程实施质量保证。通过行动导向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通过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自主学习达成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升。迄今为止,行动导向教学仍是德国职业教育主导性教学设计策略,为课程实施提供质量保证技术手段,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下发,文件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坚守质量理念,狠抓内涵建设。2016年4月教育部教职成司下发《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指导思想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国家政策文件中不难看出,提升培养质量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永恒目标。课程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课程建设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课程诊改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检测预警改进,强化培养质量保证,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目前,关于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研究高职院校进展更快一些,课程诊断与改进也已全面展开,质量保证体系的发展已经步上正轨,而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主要是在学校层面开展了诊改顶层架构设计,虽然树立了基本的质量意识,但对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匹配度不高,导致教学实施不能很好地聚焦设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同时学校监控课程教学质量的方式主要采用传统的听评课、教学秩序检查、教学资料检查等,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更不能根据目标达成趋势及时提出预警。教学质量评价也大多是阶段性总结性评价,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

二、课程诊改思路

(一)课程诊改的理念

教育部陈宝生部长说:“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这是课程诊改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课程诊改涵盖课程建设理念、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课程评价、课堂教学、课程保障等方面,具体可分为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两部分。

课程建设目标链:国家、省部级的相关规划、方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年度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标准链:国家、省部级的相关规定、意见、要求→学校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具体包含专业建设分级标准、课程建设分级标准、课堂教学制度、课程诊改制度、实施运行监控制度、运行效果评估制度、职业岗位及规范标准等)→课程标准(具体含课程教学标准、师资标准、资源建设标准、课程质量标准等)。

课程教学目标链:国家、省部级的相关规划、意见、方案→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标准链:国家、省部级的相关规定、意见、要求和行业国家标准GB、国家职业标准、X证书标准→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质量诊断标准→课程教学标准、专业技能标准、课程质量诊断标准等。

(二)课程诊改方案设计

1.调研人才岗位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课程矩阵,构建基于岗位能力和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2.编制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厘清课程建设思路,规范课程基本要素和课程知识体系结构。

3.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形成课程质量保证的目标链。

4.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课程质量标准,形成课程质量保证的标准链。

5.开发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内容,规划基于岗位能力而非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案设计。

6.实施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做到理论教学、实践实训、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

7.优化资源建设思路,形成三级数字化资源,以网络课程建设为契机,整合优势教学资源,构建基于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和情景化教学。

8.建立基于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以学习标准作为课堂教学检测依据,实施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以课程教学考核所产生的大数据为基础,实现有效监控、准确判断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年度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以及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分析,形成课程改进的可行性具体办法。

三、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课程诊改的实施

(一)细化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矩阵

借鉴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中目标分解细化,依据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支撑其达成的毕业能力要求,再分解细化成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建立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课程矩阵。

5fbf552166282_html_8e9bbb112dc5b76f.png

专业课程矩阵构建模型

5fbf552166282_html_d17f402440f19de2.png

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矩阵(部分)

(二)基于课程教学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实时诊改

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监测点和课程教学形态的质控点,开发智慧课堂教学监测预警平台,通过采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就发展趋势给出课程预警,从而达到改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作用。

课程教学监测点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学生出勤率、教师出勤率、授课进度计划、教学资料完整性、学生课程成绩达标率、考核内容难度系数、学生作业完成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实训条件利用率、教学内容完成情况、课程成绩分析等。

课程教学质控点主要包括: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年度建设任务书、课程建设任务实施方案、课程质量控制实施方案、课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课程标准、学习标准手册、学情分析报告、知识考核评测方案、课程考核办法、任务指导书、教学日历、课前任务预习反馈表、课堂任务清单、课堂任务操作流程、课堂任务达标测试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评测表、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5fbf552166282_html_8451e8c31604e226.png

智慧课堂教学管理平台运行流程

(三)基于课程建设目标,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开展课程自诊

根据专业课程矩阵中每门专业课程对应的毕业生能力要求指标点,明确课程目标,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块,细化学生知识、技能、素质达标标准,确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课以及程教学团队、资源建设、考核评价、教学环境标准,并依据学校课程建设标准和观测点完善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建设标准包括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及53个观测点,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课程目标与定位、课程团队、课程内容、教学条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每个一级指标对应多个二级指标及相应的观测点。

5fbf552166282_html_22c2e107a2bfec0f.png

课程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精品等级课程观测点

建设标准

课程内容

3-1

教学文件

有规范的教学基本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标准等教学文件系统完整,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有计划、有措施、成效显著。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标准等教学文件系统完整

3-1

教学内容

按照技术发展水平、胜任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选取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效果显著。

服务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合理设计课程结构

合理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实训任务书

3-2

教材

自编或选用教材符合课程标准,有质量较高的讲义和教学参考书。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在教材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建设方面有成效。

自编或选用教材符合课程标准,有质量较高的讲义和教学参考书。

校级精品等级课程观测点及建设标准(课程内容)

课程诊改以课程大循环和课堂小循环构成一个8字螺旋,其中课程大循环以完成整门课程教学作为一个诊改周期,依据课程自诊和课程诊改报告完成改进和提升;课堂小循环以一次课堂教学作为一个诊改周期,依托智慧课堂教学管理平台,完成过程监控反馈的改进和提升。

5fbf552166282_html_de6fb55a7d1ce182.png

课程质量诊断改进螺旋

四、结语

课程建设和运行的监测、预警、实时改进,必须建立在信息化平台上,智慧课堂教学管理平台解决了课堂教学状态数据的采集,但对于课程团队教师培养情况、课程运行情况的诊改等还缺乏平台支持,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测预警平台功能,落实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课程教学质量过程全程监控。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成效的重要载体,但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现象,造成数字化资源散乱且利用率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文静,周志刚.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经验与借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4).

2.袁洪志.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何玉海,王传金.论课程标准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12).

4.张彩玲,韩瑞亭,赵玉玲等.高职课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9,18(7).


本论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课程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409

1.刘韶丽(1971.11),女,汉族,山东招远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教学,职业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