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滨州“双型”城市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3

富强滨州“双型”城市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路径研究

尚川川 郭宏光

滨州市技师学院,山东滨州256500

【摘要】 随着“富强滨州”“双型城市”概念的提出,滨州“5+5”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产生了一些新标准、新业态、新工艺、新模式,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新变化。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文件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赋予了新定位、新内涵,职业院校亟需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借鉴国际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和复合型技能人才,适应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高地、双元育人

一、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定位,职业院校亟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可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要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文件从20个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2]。该方案对职业教育的内涵,赋予了新定位;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办法;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对职业教育的办学,提出了新举措;对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路径。

2019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出:“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文件赋予当前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双元育人机制”。这样不仅能够完善校企合作招生招工一体化机制,还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提升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0年1月,《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文件指出职业院校办学形式方面,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探索多种办学体制,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学模式、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也要深化改革,职业院校亟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改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3]。

二、“富强滨州”建设对职业院校建设提出新要求,职业院校亟需深化改革、双元育人。

2020年7月,滨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滨州市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文件指出根据全市5+5产业整体布局,整合职业院校资源,优化调整结构和布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全面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增值赋能”,培养培训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0年7月,中共滨州市委印发《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意见指出实施产教融合,聚力创新驱动,服务实业立市,以建设 “双型”城市为切入点,聚焦全市产业发展需求,把建设产教融合、实业创新“双型”城市作为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以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联盟为重点,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构建服务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4]。

5fbf55d7c03a8_html_7e1d8a6566f6fc9c.gif

( a )富强滨州”六问

5fbf55d7c03a8_html_9dad7ef230ad7859.gif

( b ) 富强滨州”八策

1 “富强滨州”六问八策

2019年2月27日,在滨州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佘春明书记发出“梦想”“发展”“改革”“创新”“落实”“担当”六问,清晰界定了“富强滨州”的内涵,谋划了滨州创新发展的全局。总结提出实业之策、民生之策、品牌之策、改革之策、开放之策、创新之策、诚信之策、服务之策八项策略,为“走在前列”“富强滨州”定盘谋篇,指出了“富强滨州”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0年3月27日,滨州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座谈会暨校地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佘春明书记要求,在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中,要积极促进我市产教融合发展,走产教融合发展之路。要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着力在做实“双元育人”上实现突破。要走优质特色办学,走内涵教育建设之路。佘春明书记强调,有什么样的人才结构,才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教育为先,让职业教育走在前面,才能更好地实现滨州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职业院校要在“双元育人”上实现突破,亟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学徒制模式有德国“双元”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日本“产学合作”模式等;国际的专业标准有《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 1989)、《悉尼协议》(Sydney Accord 2001)、《都柏林协议》(Dublin Accord 2002)等专业认证标准;课程模式有MES、DACUM、成果导向、教学工厂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模式。其中双元制(Dual System)是现代学徒制的国际典范。双元制指的是企业和学校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5]。具体来说就是企业根据自身人才需求与学校合作,制定招生方向及目标,所招学生分别以学生、学徒和准员工的身份在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或跨企业培训中心和企业岗位上分段轮换完成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5fbf55d7c03a8_html_727855ceaddea85d.png5fbf55d7c03a8_html_6e6e02eb71833519.png




( a ) 五院 ( b ) 十校

5fbf55d7c03a8_html_dbabe23f0e16cef.png

















( c ) N基地

2 “双型城市”五院十校N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五院十校N基地”建设,“产学研金服用”科创高地和产业引领平台创建,亟需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亟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组织实践教学,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优化实训资源,共同建立人才评价体系。

“富强滨州”“双型城市”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亟需职业院校深化改革,提升办学质量、提高育人质量。职业院校应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采取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学徒培养等多种方式,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力度,深化职业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培养质量、基础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推行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等教学方式,形成一批“新、高、精、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集群发展,形成职业院校“层次递进、贯通培养、校企融合、多元发展”的办学格局;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专业体系;建设“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培育“本领过硬、一专多能、多证融通、爱岗敬业”的能工巧匠,助推“富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


  1. 职教高地建设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路径,职业院校亟需增值赋能、提质增效

1.职教创新高地建设,职业院校需要根据产业布局及时调整专业。围绕滨州“5+5”产业现状,结合重大工程和项目,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设置的驱动调控机制。科学规划重点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新兴专业,培育优势特色专业。通过市重点专业、省品牌专业、“双高”专业群等建设项目,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调整。

2.职教创新高地建设,职业院校需要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根据滨州五千亿产业集群和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调研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具有滨州地域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确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3+2”贯通培养、“3+4”贯通不同层级、不同学历、不同阶段的育人目标。

5fbf55d7c03a8_html_d0bc205685dcf408.gif

3 “富强滨州”职教高地建设路径研究

3.职教创新高地建设,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内在联系和教育教学规律,构建适应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依据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课程体系(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安排),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开展质量监控,共同开展人才评价。课程内容要融入行业要求、职业标准、技术标准,融入行业新标准、企业新技术、岗位新工艺、生产新流程,融入工匠精神、创新创业、团队合作、责任担当、敬业奉献等职业素养,形成层次分明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的育人特色。

4.职教创新高地建设,职业院校需要打造高水平、专业化教学团队。职业院校新招聘教师应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同时聘请具有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高级工程师、能工巧匠、技术能手、技术员等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修订,课程资源建设,指导学生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等。组织“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提高教师职业资格等级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通过省名师工作室、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建设项目,培育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

5.职教创新高地建设,职业院校需要加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山东省高地建设文件中指出,每个设区的市至少建设一个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性实训基地应具备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创新创业等功能。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承担着学生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培训鉴定、创业孵化、师资培养培训等服务。开展共享性实训基地建设,便于“做中学、学中做”一体教学模式组织与实施;便于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便于承担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便于开展后备劳动力和现实劳动力培养培训;便于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便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的实施。

6.职教创新高地建设,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共同育人机制。通过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共同育人模式,开展冠名培养、订单培养、学徒培养,教学过程引入行业企业标准、理念,实现“五个”对接,推进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耦合发展,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高素养、会创新的能工巧匠,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富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助推富强滨州“双型”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发〔2017〕95号

  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发〔2019〕4号

[3] 《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

[4] 《中共滨州市委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的意见

滨发〔20208

[5]借鉴德国"双元制"构建高职"3+1"人才培养模式[J].兰伟,冯刚.《继续教育研究》.2015



课题项目: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国际交流、双元育人、校企联动”滨州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20-SKGH-80);

山东省职工与职业重点教育课题《职业院校“对接国际标准、校企双元育人”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133)。


5fbf55d7c03a8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