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7
/ 2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李兴均

宜宾市筠连县乐义乡中心校 645250

摘要:我国经济和文化行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这也推动了我国其他各行业的不断进步,其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快速。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发展,语文学科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学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阅读是学生在初中时期较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是快速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从来没有懈怠过,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阅读教学一直在语文学科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初中生的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新课改推动的教学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推行新的教学方式。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这样才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赏读入境,引导学生以声韵表达学习文章的生命体验

所谓赏读入境,即首先正确、通畅读熟课文,进而逐渐进入到课文创作的境界中,体验文字世界所展现的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将自己的认知融入到作者的写作目的之中。清人唐彪说过:“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俱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一般地,学生读课文,包括默读与朗读两个部分,遵循默读—朗读—默读这样一个基本规律,默读是朗读的基础,朗读是默读的升华,默读是朗读的深化。朗读既是感知的需要,也是理解表达的需要,朗读的过程是了解文本的过程,更是生命体验的过程。一方面,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相伴的,语文学习由简单到复杂,总是伴随着学生思想感情的由简单到丰富,而朗读能力是学生对文本世界生命体验的外在显示,这是一个统一体。另一方面,朗读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这是由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母语,从一个人咿呀学语起,语文学习就与声音融合在一起,而汉语的经典文章无一不是讲究声韵的。

2提升教学设计质量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对学生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阅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文章的内容以及分析文章的方法,对教学设计时可以采取认读和解读相结合的阶梯式教学方式。认读时,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能够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在解读时,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把握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以及表达方式。通过阶梯性的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教学更高效。例如在学习文章《散步》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阅读,并且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出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在简单的认读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解读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文章创作于作者父亲逝世后,母亲沉浸在悲痛中。还可以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分析,文中“母慈”“子孝”,而且作者在老人与孩子不能兼顾时多照顾老人等等,在逐渐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3联系实际,拓展思维空间

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将课堂内外有效结合。教师要积极调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使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一隅,而是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空间,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任课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活跃。在初中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活动中,积极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潜能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采访家庭成员、朋友或社区居民等--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有没有哪些美食值得怀念?这种美食对自己有什么独特的意义呢?教师通过这种互动性极强的实践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把他们从教师单调的教材讲解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进入一种更生动、更加立体的学习模式。

4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学策略

1.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既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不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讲解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阅读的教学效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2.教学中重视个体差异,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如果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一定要对自己进行一个合理的定位,转换自己的身份,变讲解为引导,将阅读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把控。文章中比较难理解的地方,要着重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要对学生的个性和阅读水平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各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量身打造一种阅读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这种发散思维能力运用到阅读中,从阅读中不断汲取养料,总结方法,积累更多的阅读知识,让自身的阅读素养和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5品读鉴赏文章,提升写作情感

初中语文课中的课文多数是非常经典的,有着深刻的含义。读写融合中,教师需要让初中生对文章展开品读和鉴赏,在阅读中可以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然后给初中生表达的机会。初中生对作者的情感表达技巧以及写作方法进行感悟,然后明白如何在写作中表达出非常饱满的情感,在其中注意词句的推敲,让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在《故乡》的学习中,教师让初中生对文章中的语言展开分析,体会作者在情节设计方面的一些技巧。其中,作者在文中设置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实故乡,还有一个是理想的故乡。那么,这种设计可以给初中生一定的启发,让初中生适当模仿,对作者的文字能力以及写作功底进行借鉴。文章的品读在读写融合中至关重要,阅读是初中生对语言知识以及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其中各类的写作技巧、方法以及情节设计等,都是需要初中生加强学习的。

6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能力需要长久的积累与沉淀,并不是一下子就提升起来。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习惯的培养,有足够的积累,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发挥出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多阅读课文,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读到好的句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摘抄,做好读书笔记。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春》时,在文中作者描写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将春描写得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记住这些句子,再和学生分析句子的描写手法。让学生学会用相应的手法描写其他季节或者是其他事物,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重视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维护,加强教学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融入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语文阅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熊伟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8):103.

[2]王迪.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9):109.

[3]潘明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2):141.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