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1
/ 2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张晓琪

身份证号码: 37078419920104****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提升,我国建筑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当前,高层建筑以其雄伟的外观、广阔的事业以及极高的容积率深受城市规划者、建筑设计者、普通居住者的喜爱。这种对高层住宅的需求直接推动了高层建筑行业的发展,对高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地基施工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这种要求不仅符合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也符合全社会和政府对公众生命安全保障的要求,这对于维持社会运行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众所周知,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方法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工程施工经济效益等。所以,建设单位一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全面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项目的有序展开。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首先是房屋建筑工程现场勘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前期,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而现场勘测施工正是一切工作开启的源头。当前施工单位必须能够借助信息化的勘测技术,对于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地形地势等展开全方位的高精确度的勘测。如,借助GPS和GIS信息技术手段,模拟构建该地区的地理信息三维结构图,同时针对该地区的地质的荷载力、抗压性等进行计算分析,为后期的房屋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其次是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贯穿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在现场施工中,必须能够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和振捣技术等,如此才能够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一是混凝土搅拌技术。混凝土搅拌需要按照一定的温度标准,如此才能够确保混凝土内外部温度相互和谐,不会出现混凝土开裂情况。同时混凝土自身温度太高也会导致其硬度不达标。二是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技术。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常见结构类型,混凝土的浇筑技术直接影响着整个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如,浇筑时间越长,混凝土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温度差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因此,在施工现场中必须能够采取相应地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提升混凝土的强度,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拉力在设计安全系数之内。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1注浆加固法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之一是注浆加固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压送设备向待加固地基当中注入具有胶结作用和填充作用的浆液材料,从而达到胶结、固化土颗粒、岩层裂隙以及土层界面的效果,能够在增加地层强度的同时,将地层的渗透性有效降低,从而避免地层托换以及变形情况的出现。而按照浆体的作用形式,具体可以将注浆加固法分为劈裂注浆、压密注浆以及渗透注浆这三种形式。在实际施工中,通常会在土体当中对多种注浆加固法进行使用。此外,按照注浆工艺,还可以将注浆加固法分为套管注浆、单管注浆、埋管注浆以及布袋注浆,其中埋管注浆以及单管注浆在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当中较为常用。在对单管注浆法进行应用时,可以将其与微型钢管混凝土桩结合应用,能够使地基承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在控制地基变形问题的同时,使地基不均匀地问题得到有效地改善。而埋管注浆主要在桩端存在软弱土层或者是使用人工挖孔桩时较为常用。

2.2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之二是复合地基处理技术。20世纪中期,国外学者首次提出了“复合地基”一说,而最初被提出时,“复合地基”一词常用来表示采用碎石桩方法来处理天然地基,后来又渐渐的拓展为采用桩体加固技术来处理天然地基。之后,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了繁荣期,无论是工程实践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地基处理技术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复合地基”一词也有了更为广义的概念,但是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而到了20世纪80、90年代,国内学者也陆续展开了对“复合地基”的研究,并对“复合地基”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为地基基础方面的工程实践提供了较为有力的理论支撑。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复合地基”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工程界和学术界对“复合地基”一词也初步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即从狭义角度来说除了水泥土桩和砂石桩复合地基之外,其他的地基处理形式都不属于“复合地基”;但从广义角度而言凡是在工作时各类桩与桩间土是一起承受荷载的,都可以归属于“复合地基”。首先是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在非饱和土和砂性土地基时存在较大的优势,不仅地基承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且沉降量也相对较小。其中按照施工方法又可以划分为沉管、强夯、袋装、振冲、干振、桩锤冲孔等几种不同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不过应当注意的是,由于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桩体是以散体材料为主,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大小主要与不排水条件下天然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大小有关。如果不排水条件下天然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较低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则便不适宜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其次是石灰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石灰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即采用人工或者机械在天然地基中成孔,然后将生石灰灌入孔中压实并采用黏土进行封口的成桩技术。采用石灰桩进行地基处理时应当注意的应随灌随伴,不宜拌和过早或者过晚;另外,天然地基的含水率对石灰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拌和过早或者过晚、含水率过高或者过低其地基处理效果都不理想。因此,如果施工时缺乏同类工程经验,还应当通过试验进行测试,然后再确定是否采用石灰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2.3深层搅拌桩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之三是深层搅拌桩技术。主要根据工程设计,从地面开始使用相应地搅拌轴轮叶进行破坏,在达到设计标高以后,开启阀门向土体当中进行水泥浆的灌注,并使用搅拌头将水泥、原土体以及固化剂强制搅拌均匀,使各项材料充分混合以后产生理化反应,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强度,且压缩性较小的桩体,由桩体以及桩周围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外部荷载。该项技术包含粉体喷搅法以及深层搅拌法。而复合地基的强度除了与水泥的抗压能力以及加固土体的性质特征有关,还和外加剂以及水泥的龄期、用量以及强度等级有关。通常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其形成的复合地基强度就越高,将其强度等级提升10号,可以将复合地基的强度提高30%,所以,在具体施工中,要尽量选择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与此同时,增加水泥的用量,也会使水泥土强度得到相应地提升,而掺入比在5%以内时,对于水泥土强度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保证水泥的掺入比在5%以上,通常会按照10%~15%的比例进行掺入。另外,较长的养护龄期也能够有效提升水泥土的强度,一般在养护龄期达到90天以后,其强度增长才能稳定,所以,需要将90天作为基本的龄期标准。在外加剂方面,可以对石膏、三乙醇胺以及木钙等进行使用,能够在降低水泥用量的同时,达到缓凝以及早强等效果。

结语

综上,相关建设单位为了确保系统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解决方案水准持续提升,要求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主动投入实际工程建设的施工研究,行之有效的掌握更为合理的作业解决方案,进而才可以更深层次推动系统建筑工程建造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永通.雷达探测在地基处理施工与检测中的研究及应用——以某高层建筑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7).

[2]张立.高层建筑楼房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