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脱发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1
/ 2

中医药治疗脱发研究进展

田楚雯 齐祥敏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712046

摘要:脱发为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中医药治疗脱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对该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本文通过对古今医家及现代文献的整理,从脱发的病因病机出发,认为病因不外乎本虚标实,心、肝、脾、肾亏虚为本,内风、痰湿、血瘀等实邪为标。治疗应以临床辨证论治为基础,审因度势,中医内治外治相结合,以求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脱发;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综述

脱发为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脱落,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脂溢性脱发、斑秃、休止期脱发、拔毛癖、牵引性脱发等。脱发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困扰着很大一部分的人群,除去对生理上的影响之外,对患者心理健康也产生严重影响,大大增加了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的概率。中医药治疗对于脱发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文章将中医关于脱发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剖析,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理论支持。

一、脱发的病因病机

1、脏腑亏虚为本

脱发常见为斑秃和脂溢性脱发,中医归属于“鬼剃头”与“油风”等范畴。毛发的生长发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肾其华在发,《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可知肾气、肾精充盛则毛发生长茂密,肾气肾精亏虚,则发鬓斑白,甚则枯萎脱落。“发为血之余,血为发之本”,血盛则发润,血亏则发枯。《诸病源候论》通过相关论述:“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气血衰弱,经络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进一步说明了血与毛发息息相关。脏腑之中的心、肝与血关系密切,心主行血,心气不足,气血不运,不能充毛泽发,毛悴色夭;肝主藏血,肝不藏血,化生不足或血溢脉外,气血亏虚,则毛发无华。

2、邪气充盛为标

脱发的发病多以脏腑盛衰为本,以邪气的去留为标。牛蔚露等通过对名老中医治疗本病的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其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风邪、气虚、阴血虚、瘀血阻滞等。樊倩雯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不足、肝郁气滞、血热、血瘀、血燥生风等。张月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头部经络不通,气血瘀滞,导致不荣有关;还与体质有关,阳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阴虚体质易患;还与肝肾不足、脾虚湿热、肺气不利等有关。欧阳卫权通过对国家级名老中医禤国维教授的学术思想总结,发现禤国维教授认为本病以肝肾不足为本,风、湿、热、瘀、气滞为标。吴学春总结魏跃刚主任学术思想,发现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实多虚少,以湿热蕴结为主。王芷乔总结成肇仁教授学术思想及经验,发现其认为本病为思虑化火,血热生风,或湿热蕴蒸所致,治当以祛邪为第一要义;攘外必先安内;以风为引,直达病所;调畅情志,百病不扰;以色补色,万全之策;内外同治,标本兼顾为准则。周晴等实验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血瘀相关。

二、脱发的辩证分型

脱发的辩证分型尚无统一定论,但总结名家经验以及现代临床治疗可知此病的发生不离气血、脏腑。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脱发分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血热风盛证、血虚风燥证,同时当前诸多医家又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司富春等对156例脱发患者的证治分型及用药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脱发的主要证型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心肝血虚、湿热内蕴、气血亏虚、血热、脾虚湿盛、肾精亏虚、精血不足。刘惠芸结合四诊、八纲将脱发证型分为脾胃亏虚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肝郁气滞证、瘀阻毛窍证。从古今文献追溯得知,脱发的分型虽不尽相同,但不离心肝脾肾之本虚,亦不离风湿瘀热标实等因,且常多脏或多种邪气合而为病。

三、脱发的中医内治

运用汤药治疗脱发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式,根据临床辨证的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董丽丽从脾胃虚弱,湿热上蒸出发,应用柏苓生发汤治疗本病,38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头油、头屑、脱发、新发生长等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可达89.47%。贾瑞玲应用化浊生发饮治疗阴虚湿热证,虽然有效率和对照组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头油、鳞屑、脱发改善方面化浊生发饮组更加显著,皮肤镜下血管征增加,黄点征消失,短毳毛增加,且安全性良好。席建元等针对脱发的肝肾不足,湿热瘀阻证,运用祛脂生发丸进行治疗,在头油、头屑、脱发、新发再生方面均有好转,有效率为61.1%,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卢君平等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肾气虚型脱发,用祛风换肌散治疗血虚风燥型脱发,用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气血瘀阻型脱发,用健脾除湿汤治疗痰湿壅蒸型脱发,对160例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显效70%,好转30%,疗效显著。王伦等应用肤康合剂治疗血热风燥,脾胃湿热型脱发,方用牡丹皮、黄芩、土茯苓、桔梗、蒲公英、柴胡、白花蛇舌草、赤芍、槐花、白鲜皮、夏枯草等,治疗有效率可达60.24%,头油、头屑、脱发减少,新发增加明显,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

四、脱发的中医外治

1、针灸

针灸治疗方法众多,如梅花针、毫针、火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但因选取穴位、针刺手法、针灸的频率等操作的差异而致疗效层次不齐,现代临床也根据不同的针灸相关疗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张宁应用梅花针扣刺结合艾莲育发汤外洗治疗本病的脾胃湿热证,经过治疗,患者头油、头痒、新发生长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达到88.24%,并且停止治疗观察的2个月中,治疗组的有效率仍有所上升,最终有效率可达91.78%。赵德柱以养血祛风、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通过辨证选取穴位进行毫针针刺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9%。付源鑫等通过火针治疗斑秃,选取背腧穴及督脉背部穴位进行针刺,起到温通经脉、活血行气、调理阴阳的作用,经过数周的治疗后,总有效率可达到97%。王碧如等从补益肺肾治疗脱发出发,通过穴位注射肺俞、肾俞而起到调节肺肾功能的作用,对斑秃、全秃、功能性脱发、脂溢性脱发均有裨益,纳入60例患者中59例有效。刘国等使用耳穴埋豆治疗肝肾不足型脱发,有效率达84.37%,同时可缓解甚至消除患者头屑、头油及瘙痒等症状。

2、中药外治

中药外治除去针灸之外,尚包括外涂、外洗等方式,临床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的同时可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增加临床跟随性,故对于针灸类外治耐受性差的患者,应考虑以中药外治替代之劳。宫伟星等取生姜片或姜汁涂擦于脱发部位并进行按摩治疗斑秃,促进脱发局部血液循环,并同时辅予内服养血祛瘀汤药内服,有效率可达86.05%,简单易行且方案易于推广。周珍等应用防脱育发液外涂治疗本病,在改善头油、头痒症状,促进新发生长,减少脱发方面疗效显著,有效率为82.35%,同时无不良反应。赵阳对《香奁润色》美容方剂的组方与用药特点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美发部方剂皆为外用剂型,涉及外洗、外涂、梳发等用法,并提出众多临川适用观点,如重血养发,凉血活血,固脱生发,治养结合等,为中药外治增加了更多的层次性。苏志坚等将侧柏叶、墨旱莲、何首乌等药浸渍于酒精中制成酊剂,外涂于脱发处,经治疗后脱发及诸多伴随症状得以缓解,有效率86.25%。数千年来,中医外治经久不衰,已成为中医临床治疗不可或缺的手段。脱发的近现代研究中也不乏众多外治法的涌现,针灸、电针、耳穴、外涂、外洗等治疗方法对于脱发疗效显著,故治疗时不应拘泥于一法,应以内服为主,外治为辅,取长补短,综合治疗,以求取得更显著成果。

参考文献:

[1]董丽丽.柏苓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7

[2]杨镇帆.电针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疗效初步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