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郑勇

济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8年6月~2020年5月,入选患者总数为70例,将其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35例,研究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内科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能够有效纠正血瘀情况,治疗效果明显,并且用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将其进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医内科;临床疗效

中医上,活血化瘀法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血瘀”证,“血瘀”的产生是因为人体在受到损伤后瘀血引起,属于一种病理性的产物[1]。人体的脏腑或者血脉中的血液均可能成为瘀血的产生组织,对人体的脏器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影响,对人体的气血运行产生了阻碍[2]。在中医的内科治疗中,辨证治疗是其主要的特点,以气血津液以及经络为主要的治疗指导。活血化瘀常常用于中医内科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该治疗方式的运用效果,本文将对所选取的70例患者展开关于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8年6月~2020年5月,入选患者总数为70例,将其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35例。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45~72岁,平均年龄为(58.52±10.37)岁;病情分布情况:心悸8例,胸痹5例,头痛6例,腹痛7例,胃脘痛9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在43~73岁,平均年龄为(57.85±10.43)岁;病情分布情况:心悸7例,胸痹6例,头痛7例,腹痛8例,胃脘痛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和病情分布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1.2方法

研究采用活血化瘀治疗,针对心悸患者,需要药材丹参、赤药、川芎、红花、生地黄、桃仁和当归治疗;针对胸壁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这对头痛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针对腹痛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针对胃脘痛患者,采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针对心悸和胸痹的患者采用消心痛等药物治疗,针对腹痛和胃脘痛的患者,采用腹可安治疗;针对头痛的患者,采用镇痛药治疗,包括非甾体药、麻醉性药物等。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在观察期间未出现复发现象,未出现任何不适,为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所有症状均为轻微程度,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存在一定不适,为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3]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乏力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以(5fc73dd5c8b7d_html_e828c7d5cfb220ce.gif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见表1。

1 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35

18(51.43)

10(28.57)

6(17.14)

1(2.86)

34(97.14)

对照组

35

12(34.29)

12(34.29)

5(14.29)

6(17.14)

29(82.86)

x2


-

-

-

-

11.338

P


-

-

-

-

0.001


2.2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2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

皮疹

乏力

总发生

研究组

35

0(0.00)

0(0.00)

1(2.86)

1(2.86)

对照组

35

1(2.86)

2(5.71)

2(5.71)

5(14.29)

x2


-

-

-

8.333

P


-

-

-

0.004


3 讨论

在中医学上,认为血瘀的产生缘于患者情志郁结、血液不畅。血瘀患者的体质受到疾病的影响,体质不断下降,运气活血的能力也随之降低[4]。人体在长时间处于血瘀中,容易出现头痛、痛经等症状,而许多内科疾病的发生与血瘀均有一定关系,所以在中医内科治疗中常常用药活血化瘀法。

在此次研究中,经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表明在中医内科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疗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活血化瘀具有散结消瘀和脉助通畅的功效,可止血、止痛、祛瘀、消肿、通脉、活血,能有效改善血瘀证[5]。并且在现代中医的研究中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疗能够促进血管的舒张能力,提升血管中的血液流量,促进运血阻碍的改善,提升机体的血液循环能力。并且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可有效发挥抗血栓的作用,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具有显著效果。并且中医治疗安全性高,具有全面性,在今后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不断深入研发中医药的更多用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内科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能够有效纠正血瘀情况,治疗效果明显,并且用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将其进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明伟,李同军.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0):152.

[2] 黄立刚.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1): 89-90.

[3] 徐宗超.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12):85.

[4] 张万欣.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8,6(12):137-138.

[5] 刘伟.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