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曦

四川省 自贡市富顺西区医院 四川省 自贡市 643200


摘要:论文针对小儿全身麻醉后在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选择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小儿患者共210例,麻醉苏醒期间的躁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有30例小儿在麻醉苏醒期间出现了躁动情况,通过统计分析Logistic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手术类别以及麻醉方式和手术操作的时间是躁动出现的主要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小儿在全身麻醉后的苏醒期有较高风险发生躁动,采用具体干预方式避免临床医学中小儿出现麻醉后的躁动风险。

关键词:小儿;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


目前在医学中,小儿在接受全身麻醉后容易产生躁动问题,但是目前尚未找到具体的临床原因,分析可能是小儿麻醉后苏醒较快,神经恢复情况不确定,小儿的中枢神经在麻醉中大脑皮质还抑制的情况下提前释放,导致灶敏化情况从而对小儿的神经反应能力产生影响造成了躁动现象[1]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小儿患者共210例,男性患儿有148例,女性患儿有62例;小儿年龄在4-12岁,平均8.1±2.6岁,小儿手术持续时间为20min-5h不等,并且手术时间小于1h、1-3h、大于3h的小儿有50例、126例、34例。
1.2 麻醉方法
调查的210例接受手术的小儿患者中,接受静脉注射全身麻醉的小儿有145例,全身麻醉使用的麻醉药物是氯胺酮;通过静脉注射加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的小儿患者有65例,麻醉药物选择的是丙泊酚、氯胺酮并且利用异氟醚吸入保证麻醉的稳定性与持续性[2]。所有手术小儿整个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均非常平稳,手术均成功进行。
1.3 临床判定标准

针对接受麻醉手术的小儿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情况进行调查,按照5点分级的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判断,通过结果分析对影响躁动的危险因素给与正确的分析。
1.4 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Logistic建立线性回归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分析
2.1
小儿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分析

在调查的210例接受手术治疗并全身麻醉的小儿患者中,有30例在苏醒期发生了躁动,占到总人数的14.3%,并且30例患者中有男性和女性小儿分别19例与11例,占到发生躁动小儿的63.3%和26.7%。
2.2 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在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因素,利用Logistic的统计学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针对小儿的年龄、性别、全身麻醉的方式、体格状态、手术时间与手术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年龄、手术类型、全身麻醉方式和手术时间是影响小儿躁动出现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

表1 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自变量

B

Wald值

OR

P

年龄

-1.15

4.10

0.35

0.023

性别

0.03

3.12

1.04

0.096

麻醉方式

2.21

6.35

8.49

0.005

体格状态分级

0.11

3.48

1.09

0.123

手术时间

1.59

4.79

4.89

0.014

手术类别

2.09

6.09

7.68

0.006


2.3 危险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针对2.2中已经发现的对于小儿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因素进行非条件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经过分析结果发现,麻醉方式与手术类别是最大的躁动风险因素,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危险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自变量

B

Wald值

OR

P

年龄

-1.28

4.26

0.28

0.015

麻醉方式

2.30

8.35

9.74

0.002

手术时间

1.75

5.07

5.45

0.006

手术类别

2.15

6.37

8.39

0.003


3 讨论
小儿在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后的苏醒期出现了行为与意识上的分离医学中称之为躁动,精神状态较为异常,通常为大声哭喊无法安抚、四肢乱动、语言紊乱,甚至出现精神定向性障碍,无法正常认知,以上症状在躁动临床中发生频率较高;全麻后苏醒期躁动也会引起小儿的循环系统出现严重问题,表现为波动较大、呕吐、痉挛等危险状况[3]。小儿全麻苏醒躁动的发生概率较高,至今无法确定具体的发病原因,统计发生躁动引起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普遍临床研究认为小儿的年龄、麻醉药物的使用、苏醒时较为突然、术前害怕焦虑等情况均有可能引起躁动[4]。最显著的引起躁动的因素为年龄,接受麻醉的小儿年龄越小,相对应发生躁动的几率越高,因为在人类的发育过程中,年龄越小神经系统发育越不完善,麻醉后导致神经系统紊乱的概率就越大,则发生躁动的可能性越高;小儿接受手术时间也是影响躁动产生的重要因素[5];针对以上分析,小儿在手术进行全身麻醉之前,医护人员要严格分析小儿出现躁动的风险概率,对于风险高的因素要保证及时的避免

本论文针对实际在接受手术和全身麻醉的210例小儿患者中的苏醒躁动进行分析,一共有30例小儿患者出现了苏醒躁动情况,占比达到14.3%;通过SPSS21.0软件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小儿的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和手术中的时间是引起小儿出现躁动的显著性因素P<0.05,与目前文献的报道基本吻合。在临床中,小儿接受全身麻醉苏醒期中出现躁动的概率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及时准确分析每个接受手术的小儿出现躁动的概率和原因,及时进行干预,减少躁动的出现和给与小儿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傅焕珍,史素丽.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9(S1): 53-54.
[2] 李向荣,彭顺秀,覃丽华,等.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危险因素探讨[J].护理学报, 2013, 14(12): 1-2.
[3] 明豫军,李辉,肖峰,等.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30(3):196-200.
[4] 房师荣,孙阿妮,张翠环.全麻患儿术后苏醒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8(20): 4966-4967.
[5] 杨长青.学龄期患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39(5): 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