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俯卧位方法在ICU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改良俯卧位方法在 ICU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的应用

彭珊珊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改良俯卧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ICU ARDS患者共计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俯卧位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组行改良俯卧位方法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标改善情况和压疮发生率。结果:实施俯卧位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氧合指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实施俯卧位前,实施俯卧位后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应用改良俯卧位方法的效果突出,改善了患者的氧合指出,且预防了压疮的出现。

关键词:改良俯卧位方法;ICU;ARDS;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指的是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性弥漫性肺部炎症反应,患者血管通透性将出现明显升高,并且肺部重量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参与通气的肺组织将会减少。据了解,该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双肺透光度降低、肺内分流以及生理无效腔增加等。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断中,病理学特征主要呈现出:弥漫性肺泡损伤(即水肿、炎性反应以及出血等)。本研究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8例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则分析讨论了改良俯卧位方法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ICU ARDS患者共计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24,年龄28 ~75岁,平均年龄(52.30±2.15)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1:23,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6.59±1.5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俯卧位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准备工作。展开各项操作前1小时停止鼻饲,并对胃残余量情况予以检查;评价镇静水平;检测各项生命体征;确定气管插管固定情况;检查处理呼吸道冷凝水;检查静脉输液通路,确保安全可靠等。(2)俯卧位通气。①翻转患者。由五名护理人员协同对患者进行翻身,其中一人位于床头,做好呼吸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工作;一人位于左侧床头,做好各类引流管的固定工作;一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做好导尿管、股动静脉导管以及输液管道;一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该侧各种引流管;一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其他。 ②翻转前让患者处于平卧位。③在患者背部安置导线和电极片。④平移患者至床的一侧,伸直双臂于身体两侧,翻转患者至侧卧位,将心电监护导联线断开,将胸腔电极片揭去,此后将臀部、肩部后移转至俯卧位。⑤将患者上半身抬起并在头部垫软枕,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对眼睛产生压力,此后在患者下肢和髋部垫软垫,避免膝部受压。⑥固定好引流管。⑦俯卧位接触后做好各类管路的管理工作[1]

观察组行改良俯卧位方法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具体内容如下:准备工作和俯卧位通气中①、②、③条一致,④平移患者至床的一侧,将双臂伸直放在身体两侧,翻转患者取侧卧位,面向平移对侧。⑤将心电监护导联线断开,并将胸前电极片的揭去,放置位置与仰卧位时一致,而后将臀部、肩部后移转至向左倾斜位,R型垫垫向身体胸前使身体向左倾斜维持4h后采用同样方法向右倾斜4小时。⑥促使双臂和身体保持平衡状态,维持肩关节功能位,避免止臂丛神经损伤。⑦做好各管道的固定工作,维持引流处于畅通状态,具体方法和对照组相同[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标改善情况和压疮发生率。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5fc73f2ee9dc3_html_53ecf6b3bea081cb.gif 检验,计量资料以5fc73f2ee9dc3_html_47d69df3520f6e4f.gif 表示,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氧合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实施俯卧位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氧合指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实施俯卧位前,实施俯卧位后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表1。

表1:对照比较氧合指标改善情况组间差异(5fc73f2ee9dc3_html_3d05dcab0db6e91.gif ±s)

组别

病例数

SaO2(%)

t

P

PaCO2(mmHg)

t

P

俯卧位前

俯卧位后

俯卧位前

俯卧位后

对照组

44

93.81±0.90

97.06±0.77

18.201

0.000

42.86±1.36

38.06±1.11

18.137

0.000

观察组

44

94.06±0.84

97.36±0.82

18.647

0.000

42.31±1.09

38.01±0.98

19.459

0.000

t

/

1.347

1.769

/

/

2.093

0.224

/

/

P

/

0.182

0.080

/

/

0.039

0.823

/

/

2.2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为50.00%(22例),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为18.18%(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003,P=9.063<0.05)。

3 讨论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医疗技术手段上明显进步,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无论是间接损伤,还是直接损伤,都将导致患者出现肺损伤、弥漫性肺泡损伤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据了解,由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出现大量肺泡塌陷,且肺容积明显减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若采用常规或大潮气量通气,那么将会导致患者肺泡过度膨胀,进而加重肺及肺外器官损伤。另外,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过程中的体位问题也同样受到不少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3]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相较于实施俯卧位前,实施俯卧位后均升高;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为50.00%(22例),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为18.18%(8例),分析原因:为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不适感受和人机对抗,多应用镇静镇痛措施,而这类措施会导致肌肉松弛,疼痛阈降低,反应迟钝,自主活动能力消失,不能自主更换体位。而这类情况均属于导致俯卧位患者压疮的影响因素,所以规范翻身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良俯卧位方法采取每日2次,每次持续8h,每2小时翻动患者身体1次的反复多次俯卧位通气方式,可以及时有效的关注到患者的皮肤护理,则有效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4]

综上所述,在ICU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应用改良俯卧位方法的效果突出,改善了患者的氧合指出,且预防了压疮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刘会玲, 虎于丁, 朱君宇,等. 改良俯卧位方法在ICU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的应用[J]. 国际呼吸杂志, 2020, 40(14):1078-1083.

[2]王琦, 王念坚. 便捷式俯卧体位垫对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9, 026(008):115-117.

[3]胡爱红, 丁安超, 李芳,等. 预防使用泡沫敷料加改良俯卧位通气方式对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J]. 系统医学, 2020, 005(002):187-189.

[4]周润奭, 隆云, 李尊柱,等. 改良俯卧位通气方式对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025):1974-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