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脑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罗林 伍钱溶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0例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77%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77.77%,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80.06±3.5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0.06±2.88)显著优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65.28±3.4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5.28±2.35),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具备显著护理效果,其不仅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还促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提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也有所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类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主要症状表现在局部脑租住缺血性病变,病症发病时间比较急促,多在老年人群体发病[1]。如患者在发病以后不及时接受治疗,很有可能会出现肢体残疾或者是直接死亡。循证护理是新型护理方式,其护理措施具备系统性和全面性特点,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情况查找相关病例资料,并制定科学且合理的护理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满足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2]。本文研究循证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形成如下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筛选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医学诊断,确诊为脑梗死患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45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48~76(68.22±3.29)岁,病程为2~7(4.38±2.26)年;观察组患者4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50~76(68.35±3.42)岁,病程为2~7(4.41±3.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数据可比。本次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日常用药护理,督促患者饮食健康,为患者开展康复锻炼,并予以对对应的锻炼指导。为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宣讲,促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脑梗死病症的禁忌。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开展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医院方面成立循证小组,并且由具备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成为小组成员,护士长作为循证小组的组长。护理人员共同明确循证问题,并在开展循证回来之前接受循证护理培训。循证小组先了解脑梗死的病因及病理,并且掌握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以及具体的护理方法。在明确患者实际病症情况后,提出完善护理方案。(2)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护理,遵从脑梗死病情特点,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展开分析,明确患者心理变化,针对患者所呈现出的焦躁或者是抑郁心理开展护理工作,在多和患者交流的情况下,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树立患者对抗病症信心。(3)对患者开展全面健康教育,促使患者了解脑梗死的知识内容,正确认知脑梗死,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排解郁闷情绪。

    1. 观察指标

①制定调查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整理调查数据。②采用生活能力评价量表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并整理评分结果。其中生活能力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能力水平越高,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5fc73fc47b6bd_html_c8030edd1f96137d.gif ±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1。

表2.1 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45

1(2.23)

13(28.89)

31(68.88)

44(97.77)

对照组

45

8(22.23)

11(20.00)

26(57.77)

35(77.77)

X2





8.3890

P





0.0038

2.2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

表2.2 观察组、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5fc73fc47b6bd_html_c8030edd1f96137d.gif ±s]

组别

例数

生活能力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5

41.33±3.35

80.06±3.58

81.33±2.54

50.06±2.88

对照组

45

41.29±3.27

65.28±3.49

81.29±2.49

65.28±2.35

t


0.0573

19.8308

0.0754

27.4673

P


0.9544

0.0000

0.9400

0.0000

3 讨论

循证护理的本质是遵从患者需求,开展特定护理工作,其具备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特点,能够在查阅与患者病症相关的病理资料以后,制定系统性的护理方案,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服务[3]。在循证护理理念下,护理人员约束自身护理行为,其更尊重患者,并且能够及时观察到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脑梗死患者主要是受到脑供血不足影响而出现脑组织损伤的情况,神经组织也因此受到伤害。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患病以后无法自行打理生活,其承受诸多病痛折磨[3]。部分患者丧失行动能力以后,需要长期卧床,但总保持同样的生活状态,会促使患者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该种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循证护理具备实证特点,其谨慎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且根据患者自身对护理的需求愿景,结合自身多年护理经验以及科学的护理理论,对患者的病症展开科学分析[4]。在配合医生治疗的情况下,循证护理小组结合心理护理、健康宣讲等多种方式制定护理方案,不仅达到最佳护理效果,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接受治疗时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增强,其能够高度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工作[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能够促使护理人员更加清晰的掌握脑梗死患者的病症和病例,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提升,获取更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红萍, 孙振文. 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河北医药, 2018, 040(012):1908-1911.

[2]李红萍, 孙振文. 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能力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8, v.40(10):1576-1579.

[3]李红萍, 孙振文. 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8, 40(11):151-154+158.

[4]李爱红, 门金.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 017(001):89-92.

[5]屈少宁, 任芳芳.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贵州医药, 2019, 043(002):330-331.

[6]张晓明. 循证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性骨折患者牵引复位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v.22(16):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