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在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3

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在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张亚军 闫坤 张洪艳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对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在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2例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及水肿情况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加用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水肿;护理;冰消散;外敷


下肢静脉性水肿为临床常见性疾病,临床上目前对于该病多采用药物治疗,其中冰消散外敷方法因消肿、消炎效果较为确切,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但是冰消散使用过程中,会由固体慢慢变为液体,逐步渗出冰消散的布袋,会对衣物及被服造成污染,增加了护理工作量[2]。冰消散布袋中小袋的大小如果不合适,会导致涂抹不均,影响治疗效果,再加上冰消散布袋容易滑落,减轻了使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3]。我院近年来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冰消散外敷布袋,能够有效避免上上述缺陷,效果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的一致认可[4]。为进一步对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在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2例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29~65岁,平均(43.3±2.9)岁;住院时间为6~15d,平均(8.5±1.4)d。观察组36例患者,其中男22,女14例;年龄为27~70岁,平均(44.8±2.4)岁;住院时间为7~18d,平均(8.8±1.2)d。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20~70岁;②病程3个月以上;③下肢可凹性水肿;④伴局部皮肤瘙痒;⑤伴沉重、酸胀感,站立加重;⑥了解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严重感染及肢体坏死;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⑤合并精神障碍类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因受疾病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在换药及查房过程中,注意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水肿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与疾病对抗的信心。②疼痛护理:双下肢静脉性水肿会出现疼痛,而疼痛又会刺激5-羟色胺的释放,引发患者焦虑、紧张情绪,甚至胃肠道反应。因此,要对患者加强疼痛护理,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的健康质量。③一般护理:嘱患者戒烟,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将患肢提高,促进静脉回流。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具体如下:①冰消散外敷袋制作:选择柔软的棉布,小腿布袋长60cm,宽30cm,大腿布袋长80cm,宽35cm,布袋小袋宽10cm,开口处设自粘性封口,以免冰消散掉落。在布袋两端缝固定带,便于冰消散盛装及布袋清洗。以隔热、隔水面料制作腿套,避免冰消散渗出对衣物及被服造成污染。⑥使用方法:对患肢的皮肤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将冰消散均匀的放置在布袋内的小袋中,再将布袋缠在患肢,以固定带进行固定,套上腿套。

1.3观察指标

①以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量表按照无痛到极痛记为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4]。②肢体水肿评价:以国际静脉联盟制定的静脉疾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VSS)对患者的肢体水肿程度进行评价,按照无水肿到重度水肿记为0~9分,得分越高则水肿越严重[5]。③治疗有效率[6]: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降低90%以上;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降低70%~9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降低30%~69%;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降低不足30%。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0.0软件包,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疼痛及水肿情况评分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及水肿情况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及水肿情况评分变化(X±S,分)

组别

时间

疼痛

水肿

观察组(n=36)

护理前

2.89±0.17

4.41±0.22


护理后

0.92±0.08

0.91±0.06

对照组(n=36)

护理前

2.91±0.19

4.53±0.25


护理后

1.84±0.16

1.65±0.09

2.2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n=36)

14(38.89)

13(36.11)

7(19.44)

2(5.56)

94.44%

对照组(n=36)

8(22.22)

15(41.67)

6(16.67)

7(19.44)

80.56%

X2





13.902

P





<0.05

3讨论

下肢静脉性水肿多发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7]。冰消散主要成分是冰片与皮消,其中冰片可散热止痛,皮消可清热解毒,诸方联用可清热消肿,生肌止痛[8]。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应用到下肢静脉性水肿的护理过程中,能够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冰消散外渗对衣物及被服造成污染,还可以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并且成本低,制作简单,使用起来更为舒适、方便,能够重复使用。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加用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及水肿情况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证明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与水肿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对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护理过程中加用新型冰消散外敷布袋,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与水肿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王京晓,殷东风,高宏.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水肿系统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1):1-3.

[2]晓东,殷东风,唐广义.加味冰硝散外敷治疗恶性肿瘤下肢局限性水肿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101-103.

[3]温雅,徐英,游桂英.芒硝外敷与硫酸镁湿敷用于慢性心衰伴阴囊水肿患者的效果评价[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6):725-727.

[4]Rutherford RB, Padberg FT, Comerota AJ, et al.Venous severity scoring:An adjunct to venous outcome assessment[J]. J Vasc Surg,2015,31(6):1307 -1312.

[5] 2Jeanne Carter,Leigh Raviv,Kathleen Appollo,Raymond E. Baser,Alexia Iasonos,Richard R. Barakat.A pilot study using the Gynecologic Cancer Lymphedema Questionnaire (GCLQ) as a clinical care tool to identify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 gynecologic cancer survivors[J]. Gynecologic Oncology . 2010 (2)

[6]Bekkers RL,Massuger LF,Bulten J,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ete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 Reviews in Medical Virology . 2004

[7]Finnane Anna,Hayes Sandra C,Obermair Andreas,Janda Monika.Quality of life of women with lower-limb lymphedema following gynecological cancer. Expert review of pharmacoeconomics & outcomes research . 2011

[8]Tada H1 ,Teramukai S,Fukushima M,et al. Risk factors for lower limb lymphedema after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and uterine carcinoma[J]. BMC Cancer, 2009,5 (9) : 47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