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胃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品管圈对胃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影响分析

张敏芬

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9

[摘要]目的:评价胃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对其术后早期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将胃结直肠癌患者62例分成参考组与观察组,予以参考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品管圈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等康复用时等均短于参考组,两组康复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其术后早期活动。

关键词:品管圈;胃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活动;并发症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道肿瘤术后护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缩短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有重要价值,可减少肺炎及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康复[1]。在医疗护理服务行业中采用品管圈护理有助于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护理质量并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以我院收治的胃结直肠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对其术后早期活动产生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胃结直肠癌患者62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为胃结直肠癌且需限期手术;②患者均未接受术前辅助化疗;③患者术前均能够正常行走。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消化道梗阻者;②肿瘤病灶多发性转移者;③合并严重认知障碍或者精神障碍性疾病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参考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共计31例患者,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3.24±5.09)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共计31例患者,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4.01±5.13)岁。以患者基本资料作为对照,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予以参考组患者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波动等;加强管道护理,防止管道滑脱或者折返;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遵医嘱为其提供止痛药或者镇痛泵止痛护理等;鼓励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

1.2.2品管圈护理 予以观察组患者品管圈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1)组建品管圈:由护理组长担任圈长并负责挑选圈内成员,所选成员必须工作态度端正、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确定活动主题为“如何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康复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依从性?”。由圈长带领圈内成员通过集思广益、头脑风暴等形式并结合圈内成员的护理经验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品管圈活动方案。(2)把握现状并分析要因:通过柏拉图、因果关联分析图、鱼骨图等方式分析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具体活动流程及方法等缺乏全面了解、医护指导不到位、缺乏辅助器具及切口疼痛等。(3)设定目标:针对影响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的相关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医护指导、提供辅助器具并采取切口疼痛缓解措施等,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早期活动依从性。(4)实施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活动辅助工具,尽可能拓展其活动空间;成立快速康复小组并为患者提供全面性、科学性的活动指导;待患者返回病房后每日评估其疼痛程度,若患者疼痛感轻微,可通过为其提供报刊、杂志等读物、播放广播、视频或者鼓励患者与其家属或者同病房室友交流等形式转移其注意力,有助于缓解其疼痛感。若患者疼痛感强烈则可遵医嘱为其实施镇痛药物静脉注射镇痛。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通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

(2)统计两组术后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3.0软件包分析文中相关数据,率[n(%)]表示计数资料并通过χ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

2结果

2.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康复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等康复用时等均短于参考组,两组康复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康复指标(x±s,d)

组别

拔除导尿管时间

通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参考组(n=31)

3.07±2.41

3.12±1.32

3.17±1.21

观察组(n=31)

1.49±0.75

2.01±1.28

1.94±0.73

t

3.206

3.759

3.012

P

<0.05

<0.05

<0.05

2.2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n(%)]

组别

肠梗阻

泌尿系统感染

切口感染

合计

参考组(n=31)

1

2

3

6(19.35)

观察组(n=31)

0

1

1

2(6.45)

χ2




3.704

P




<0.05

3讨论

由工作场所性质相近、相同或者互补的人们自发、主动地组成的活动团体并通过集思广益、集体合作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活动流程,采用多种科学统计及品管工具等方式解决工作场所中存在的问题的形式即为品管圈[2]

胃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于促进肠胃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等均有重要价值,能够为快速康复效果提供重要保障。品管圈活动通过分析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不高等问题原因并通过科学工具与方法分析详细原因,明确诱发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通过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加强医护指导、提供辅助器具以及切口疼痛缓解护理等可加深患者对品管管活动的理解,明确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可有效提高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有助于实现预期护理目标[3]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等康复用时等均短于参考组,术后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品管圈活动有助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既能够丰富其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拓展其专业方向,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可推动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为胃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品管圈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夏灿灿,江志伟,王刚,等.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量化研究及护理效果[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4):411-415.

[2]方淑红,骆小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分级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浙江医学,2016,38(14):1216-1218.

[3]王萍,王晓青,程丕叶.品管圈活动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0):114-115.





作者简介:张敏芬,出生于 1986.11.09 ,女,汉族,福建龙岩,厦门市中医院外一科,主管护师,本科,从事研究护理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