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的使命:为数学品质的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3
/ 2

探索的使命:为数学品质的提升

刘玉琴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新芳小学 214254

摘要 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觉得“数学难,难于上青天。”,有些学生甚至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如果题目一变,那可别说多难了,渐渐地便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但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以下我从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来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探索 分析 数学 课堂 学生

一、从活动中探究知识——学会抓字眼、提取关键词

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我们的学生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总需要我们去手把手地教,对于课堂上提的问题,讲的太多,学生思考的太少。渐渐地,便养成了他们的对我们的依赖,等着老师或家长把答案告诉他们!我们做教师的,不仅仅是传授他们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他们解决数学的问题的那种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学,有赖于教师的教,但不是一味的教,更多的是积极引导,做学生的“合伙人”,去一起探究,一起学习。

5fc84695ddc06_html_1b589fbbc35af620.gif

我们家栽了2行树,每行5棵。

[案例1]5fc84695ddc06_html_cff42ba5a12bde02.gif


5fc84695ddc06_html_96055003bf4b75a0.gif

我家栽了2行树,一行4棵,一行5棵。

5fc84695ddc06_html_f3948c528deee45.png5fc84695ddc06_html_96ef8f5d51cde577.png

这是乘法刚学的时候必做的一类题型。好多小朋友,列出的第一题算式是5fc84695ddc06_html_e392f112d72eb217.gif ,第二题是5fc84695ddc06_html_ffa33c6fd982bf9b.gif 。有的时候带着他们一起分析,一起做可能正确率会好点,但是轮到他们做的时候还是错错一大堆,只是理解了个大概。于是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会要求学生来排排队伍,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大树,然后第一排来了四个人,第二排来了五个人。学生对于扮演大树的这种互动行为是非常喜欢的。在此过程中,他们既深刻的理解树的栽法,又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当孩子们把队伍排完之后,第一道题做完了,我就要求学生像刚才那样用三角形代替树来栽一栽。

先画两条线来表示两行,再栽树(画△)

如图:△ △ △ △ △

△ △ △ △ △

由此建立数学模型,来理解题目原型,再来求解。

[案例2]

5fc84695ddc06_html_c9cf36592e580b82.gif

做题目时,每次我都会要求学生来找找题目当中的关键词。此题目中的关键词有:

(1)方形队伍。

(2)比20多,比30少。

这两个关键词找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像第一个跟他们解释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于是我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谁想上来排排队伍呀?”,举手的人非常多,我找了16个学生,排了一个正方形队伍。排完之后,然后我让第一横排的蹲了下去,观察几个人蹲下去了,接着第二横排蹲,再次观察几个人蹲了下去,然后第三横排,第四横排、第一竖排、第二竖排、第三竖排、第四竖排依蹲,一边蹲一边观察,每一排有几个?学生在玩的过程当中。深刻的理解到5fc84695ddc06_html_297c14a93900162a.gif 的方形队伍,每一行每一列都是四个。

随后,我找一个学生来排5fc84695ddc06_html_b88f3714b5d47c31.gif 的队伍,学生可能排的不对,让下面坐着的同学来帮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最后总结出方形队伍的特征,这种队伍的总人数只会是两个相同数相乘的积。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开发出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让数学知识真真正正的发生在课堂之中!


二、积累数学方法——学会审题、学会分析

我们的学生做题目可能不知道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这道题要你解决什么题目?可能你会问:“是吗,我们的学生有这么笨吗?”。“没有,绝对不是笨,只是做题目不会主动去分析,不知道如何看题目,更不知道如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他们缺乏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例如:以下情境图:

5fc84695ddc06_html_6c32678bc293d03a.png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鸡在找虫子吃。

有一次我的学生这样回答时,后面有老师在听课。当时的情景,你可想而知,我真的有点欲哭无泪。其实想想学生的回答也并没有什么错,只是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与此同时,我也应该注意问问题的准确性。教师平常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如何用数学的眼光看题目,如何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3]

5fc84695ddc06_html_f49cd62a342e8405.gif

做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分析,有一个条件便想想我们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黄花:5fc84695ddc06_html_c1750e530274dcf3.gif

5fc84695ddc06_html_a64d2f56063490ad.gif5fc84695ddc06_html_fe5239b94ee76088.gif 红花:比 黄花5fc84695ddc06_html_144e1a4c6da69d72.gif5fc84695ddc06_html_ce35c871ce92fd7a.gif

5fc84695ddc06_html_63cba1ec13e8fcf5.gif5fc84695ddc06_html_57af36060946842c.gif 绿花:比 黄花5fc84695ddc06_html_d728d953d27855fb.gif5fc84695ddc06_html_a94803690af76795.gif

由条件,逐步分析,逐步整理,思路清晰可见。在做题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觉得注意的圈出来提醒自己。题目读到结束,再看向问题,我们已经把题目提前解决了。这便是从低年级开始渗透如何从条件想起来解决问题!

[案例4]

5fc84695ddc06_html_cfa9e7b5b306d970.gif

这道题错误率地很高。题目中一会比谁多,一会比谁少,问题又问最多( )下,最少( )下,二年级学生的思绪被绕的云里雾里,不知该如何下手。同样地,我让学生对这些复杂的句子进行了整理。

小红:

5fc84695ddc06_html_35ff70c300924181.gif

5fc84695ddc06_html_57af36060946842c.gif 小冬:5fc84695ddc06_html_bddfcf231ca3efad.gif5fc84695ddc06_html_62a7b74cb0241598.gif

5fc84695ddc06_html_57af36060946842c.gif 小新:5fc84695ddc06_html_3af1c6fb287500b9.gif5fc84695ddc06_html_eb2a103d0098aad4.gif

整理结束,学生发现答案呼之欲出。

学生觉得解决数学问题难,不仅仅是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强,还有一个原因是数学知识本身有一定难度,对于我们大人觉得很简单,可孩子却不一定能理解,他们没有那么深的知识素养。因此,作为低年段的老师,在教学时,对于学生难理解的数学语句,我们要尽量寻找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让那些句子浅显易懂!很多时候,可能你发现,自己不光是个数学老师,更是一个语文老师!


三、从反思中一起进步——构建自我、发展自我

我们常常跟学生说“上课要好好学,认认真真听啊!”可是“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而边教边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反思,可反思到底是我们反思还是学生反思呢?其实是双方的!作为教师,每教完一节课,不管教的好还是不好,我们都应该反思:

这节课是不是哪里教得不好?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到,重点、难点学生有没有理解?

哪些方法是不是没有讲透彻?

是不是学生是都能理解你所讲的知识?

哪个知识点学生学得不好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反思、学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理解。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作为学生,更应该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

一节课结束,我收获了哪些知识?

我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

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

还运用到了之前的哪些知识,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法?

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更应该反思当题目做错时,究竟是不会,还是没仔细分析,还是做题方法不对,还是做题习惯不好?

以上种种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孔老先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边学边思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深度学习。

学习如果没有反思,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很难进步的。


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个数学教师,最最基础的应该重视课堂秩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的纪律。刚开始教学的我,喜欢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发言,喜欢孩子们一起回答,这样便显得我的课堂“热热闹闹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气氛也比较好。可是,又一次在评课议课过程中,有个老师便指出:“你的课堂秩序太乱,学生们齐答现象比较多,学生插嘴现象很严重,这会让有些不会的学生假装会,由此浑水摸鱼!”这个老师的点评我当时听了是不怎么接受的,甚至有点愤然。可静下来想想,确实如此。课上插嘴的多了,有些孩子便坐收“渔翁之利”,不再思考,齐答也是如此。

那些活跃的学生代替了所有人。教室齐答的学生未必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我们的课堂需要保持着生命的活力,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遨游在课中央!但绝不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形式!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数学品质的提升是个永无止境的话题,我们作为教师一直追求“教的简单,学得轻松”,但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唯有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许我们成就不了惊天的事业,但只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定能将这平凡的事业干的熠熠生辉!

5fc84695ddc06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