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3
/ 2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马驰

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电控技术在当今汽车发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电控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原理以及汽车的基本构造,同时还应该掌握电控技术,学会汽车维修和故障排除等,才能够与社会接轨,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对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教学的改革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从而创新电控课程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改革创新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经济第一大国,因此汽车也就成为了常见的代步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汽车的使用频率较高,人们为了方便几乎都会选择自驾出行,因此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逐渐上涨。中职学校开设的汽车专业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更多关于汽车的知识内容。下面笔者将从电控课程入手,谈谈如何改革创新教学课程,从而为社会培育出一批应用型人才。

一、优化教学思想,培育应用型人才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构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电控系统与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汽车制造商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会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动机的研究中,使电控技术得到有效的提升。据了解,传统的中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基本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仿佛教师才是主宰者。而汽车这门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导致教师在讲重难点内容时,学生容易分神。因此,改革创新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教学思想,为社会培育应用型的人才。

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当知识启发者的身份,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汽车相关的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针对相关的知识要点进行科学提问,营造互动氛围,增进师生情感。而当提出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耐心的解答。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认知进行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结合理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学“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时,学生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组成和基本的原理并不了解,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无法正确操作。因此,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以动画播放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保障课程教学的质量。

二、加强师资团队,提升教学的效率

教师水平能力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够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确保教学的效率。学校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参与交流会议,或者是以座谈的形式去探讨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在交流会议中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或是一些教学手法,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刷新。另外,学校可以构建“师师传帮带”的教学机制,通过教学经验、阅历丰富的教师去帮带新手小白教师,形成师徒关系,使新手小白教师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教学经验。

同时,以专题研讨会的方式培养教师的专业性。首先,教师可以自学专题相关的知识内容,并通过专题中的问题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从而自主解决问题。其次,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最后,将整个问题研究的过程如实记录,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汽车电控技术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了能够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以让教师参与更多的实践学习。比如:在教学“排放控制系统”这一单元内容时,可以邀请汽车4S专卖店的专业汽车修理师到校进行指导,深入了解汽车排放控制的原理。专业的汽车修理师具有丰富的修车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技巧。通过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指导,能够给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实操技巧,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从而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

三、构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科目,主要构成的部分有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目标以及对教学课程的定位等多个方面。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都是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实践,无法深入了解电控系统的原理。为了满足社会用人需求,教师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改革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素质、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训,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就业的应变能力,因此校企合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到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够领悟。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在企业中,学生不仅可以见到教材内容中那些专业性的理论知识,且能够将这些专业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安排学生到专业的汽车4S店进行实地操作,促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和理解汽车电控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大力支持与鼓励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增强教学实践的力度。例如:可以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意向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实操机会,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场地,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优质的应用型人才,帮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校企合作期间,教师可以分批次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预期设想的校企合作教学效果。

四、构建一体化实操,培养应用型人才

教学一体化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打造更加真实的职场环境,通过实际的工作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在进行一体化实操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一方。一体化实操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在实现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规范的技术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工作流程等,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当完成任务后,学生都很有成就感,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容,这时把成果进行展示是再自然不过了,一方面可以检测各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们通过评价进行反思,了解自身在合作中的不足,清楚未来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都会采用生产性的实训方式,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汽车企业的维修团队中进行模拟授课,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汽车维修的原理。其中包括预约维修、故障诊断、质检验收、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操作。例如:学校可以购买专业的汽车维修设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实操的机会,为企业培养出一批社会应用型的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和汽车检修等多方面的综合技能型课程,它的授课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职业能力。因此,为了能够给社会培育出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改革创新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的教育模式。通过优化教学思想、加强师资团队以及构建一体化实操训练和校企合作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确保课程改革顺利。


参考文献

[1]严陈,张鹏程,季惠,张轶.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时代汽车,2019(10):31-32.

[2]杨建武,苏新泉.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J].汽车维修,2017(7):16-18.

[3]陈立旦,陈开考.基于能力本位的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9(2):39-41.

[4]尚林燕,文敏飞.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J].湖北农机化,2020(8):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