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3
/ 2

试论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型

杨露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也陆续开设心理学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课和各专业领域的相关专业课等,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学课程教学还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等问题。本文将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转型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转型策略

一、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并不会马上消失,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在进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时,依然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一些老师即使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和需要板书的内容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教学手段单一。

2.学生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低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自制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更应该注意创新教学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然而,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学课程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课堂模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3.重理论讲解,轻实际应用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该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就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而言,无论是通识性课程还是专业性课程,在教学中都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应用的倾向。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这门通识课程,主要讲授的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但老师在教学时很少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授课,习惯于照本宣科,一些专业性的心理学课程,如"旅游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学生能接触到的实践性内容也比较少,大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式无疑有悖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4.考核模式单一,评价方法僵化

当前环境下,各高职院校的心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试卷考核或是由学生撰写提交一篇相关论文这两种方式,试卷考核过于死板,考察内容多偏向于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在学习方面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对于考试成绩也常常抱着“及格就行”的态度。论文撰写则过于笼统,而且存在大量复制粘贴甚至全篇抄袭的情况,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很难评价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

二、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转型的策略

1.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里所说的"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指老师用PPT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交互性和教学效率。比如翻转课堂是一种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增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正式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导学,先录制微视频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完成相关问题的思考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另外,老师还可以将网络“弹幕文化”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将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感受、想法等内容通过弹幕的形式及时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法拉近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2.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用于中小学,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而言同样适用。正如前文所说,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变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通识课程,如果老师只是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无聊,但如果让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某个问题排演心理情景剧并进行演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就会有明显提高。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已经成年,身心发展都比较成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相比于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他们可能更愿意寻找同伴进行倾诉。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利用高职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建立"心理互助小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模拟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任务以及积极心理训练等内容,让学生依据课堂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困扰。另外,老师还可以建立心理学社团,定期开展心理学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其中。

3.利用案例教学法,让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高职院校的课程应该以应用型课程为主,老师在进行心理学课程教学时,也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让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比如高职商贸类专业一般都会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老师在教学时,除了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在讲授中插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老师在设计案例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自分析讨论与归纳总结,以提升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比如"双11"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典型例子。现如今, “双十一”购物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数据及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大众在“双十一”到来时的消费心理,以及商家是如何将一个普通的日子打造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购物节”的。

4.改变考核方式,实现多元评价

要全方面、多层次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成绩、成果进行动态评估。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应改变单一考试或论文撰写的评价方法,进行多维度考核,比如心理健康档案评价、学生人格发展评定、问题解决能力评定、行为能力模式改变等都可以作为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立体动态的评价体系。除此之外,还应把发展性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的依据,让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同时,要将发展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总结性评价的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也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另外,对于"消费心理学"这样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专业性课程,可以增加实践考核的模块,也可以在进行试卷考核时减少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的比重,多出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类型的题目。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心理学课程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转型,通过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合作探究、改变评价方式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翁美绦,姜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青春岁月,2019,(28):137.

[2] 魏敏.刍议新课标下现代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赢未来,2018,000 (010):12-12.

[3] 谢兰璋.高职商贸类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河北职业教育,2019,3(6):67-69.

作者简介:杨露(1984.08-),女,汉,辽宁省辽阳市,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