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景区动物观赏》课程开发——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景区动物观赏》课程开发 ——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对策

代宏岩

伊春技师学院 黑龙江 伊春 153100

摘要:

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以"工作过程导向模式"指导开展教学活动, 是实现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的有效手段。《旅游景区动物观赏》是森林生态旅游、生态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生态旅游活动主要有野生动物观赏、徒步行走、摄影、野外宿营、山地车或雪地车、电动或机动艇游湖、溪涧漂流、环境教育等。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归自然,并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复合观景、度假休闲及专项旅游,使世界的生态旅游产业市场需求不断转型升级,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业已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游客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部分。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功能,而被陷于“破坏生态”的尴尬境地。旅游活动类型、范围、强度、时空分布等是影响对野生动物干扰大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生态旅游 野生动物 影响

《旅游景区动物观赏》是以培养水族馆、恐龙化石博物馆、百鸟园、动物园、昆虫馆等生态旅游景区讲解员为目标,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突出学生对观赏动物的观赏特征、生态习性、文化价值、自然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强调动物导游词的编撰方法和讲解训练,以及动物资源调查的内外业制作,实践性强、专业性突出。通过认知、讲解和调查动物,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宣传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的目的。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一、生态旅游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撰文称,在世界各国生态旅游蒸蒸日上的同时,作为其保护对象的动植物种群却面临威胁。生物学家们不无担忧地发出警告:如今,在一些旅游景区里,当野生动物与人相遇时,它们会呈现出极度紧张的状态。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使动物日常生活紊乱、压力增加,进而微妙地影响到健康与繁衍生息。有研究发现,北极熊、企鹅、海豚、野狗,甚至雨林中的鸟类都会紧张,它们有的体重减轻,有的在死亡线上挣扎。在偏僻的、生物多样的地区,当受到一批批假日探险者频频干扰时,动物们普遍心率加快,繁殖能力衰退,荷尔蒙分泌下降。

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篷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攸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及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愉怡中增强环境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二、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和生理指标改变、繁殖力降低、种群分布和物种组成的改变等)和间接影响(生境破坏、外来种散布和环境污染等)。国外生态旅游对鸟类的影响研究较多,主要集中鸟类的惊飞反应、取食、能量消耗、繁殖等方面;对兽类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生理指标改变、种群数量等方面[1]

2.1 旅游活动类型影响

具体来看,不同的旅游活动类型对于野生动物生活空间产生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对于某些动物而言,驾驶车辆和游客行走产生的影响程度有所区别,特别是对于某些水上生物来说,游船的干扰程度会更加显著,而汽车产生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鸟类数量较多的区域。为了更好体现出生态旅游的功能,我们也需要分析野生动物未来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模式。

2.2 旅游范围影响

游客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域的活动范围与活动频率与反应因素之间同样关系密切。在既往的研究内容中也提到,现阶段的人类活动在自然保护区中已经非常深入,甚至对于某些特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某研究针对某生态保护区域内的白骨顶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旅游活动对于繁殖情况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该区域选择了在旅游活动区岸边栽种了一些灌木,从而起到视觉隔离的作用,减少了游客行走对于白骨顶的干扰,减少了对于其繁殖的不利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自然保护区域也应该结合实际状态来保障物种的繁衍和生存,对旅游路径和活动范围进行重新设计。

2.3 旅游时空分布影响

生态旅游活动所具备的时空特征也会对干扰因子产生影响。在空间分布范围方面,野外宿营的影响强度显然会进行辐射影响,以营地为中心进行外部递减,人为活动的中心区域产生的影响程度最显著,距离越远,产生的影响也随之降低

[2]。从时间来看,各地区的环境差异会导致游客旅游倾向的变化,而动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期也与之密切联系,不同时段的影响强度会有明显差异,特定时期的影响可能还会影响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正常繁殖与生存,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减少生态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干扰与负面影响的对策

3.1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管理

自然保护区要联合野生动物保护学家和专业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对整个区域内野生动物分布数量、范围以及种类等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相关理论体系,为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和资源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3]。要重点对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进行差异性分析,尤其要明确不同种类野生动物相应的繁衍季节、生活习性以及种群习惯等。在组织生态旅游活动时,要尽可能避免对野生动物的繁衍以及生存环境造成影响。要在自然保护区内划定更为严格的活动区域,对于一些野生动物观赏类项目应当规定相应的安全距离,保证人类活动不会对野生动物产生影响,可通过设立观赏台等方式隔离野生动物。

3.2 强化对生态旅游活动项目以及游客的管理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的管理与控制过程中,要对生态旅游活动项目类型以及游客进行严格的监管。自然保护区首先要明确限制游客日数量及活动范围,组织专门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对于一些游客的不良行为,如自发性喂食、乱扔垃圾、超出活动范围等要坚决予以制止,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此外,要尽可能减少娱乐性活动项目,如修建大型缆车、水上活动乐园等,保证野生动物能够有更为安静和舒适的生存环境。

四、结束语

与大众旅游的服务培训不同,从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而《旅游景区动物观赏》课程的开发设计,注重培养未来的从业人员的保护性开发意识和保护知识。在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中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着力解决好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发展生态旅游,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其重点在“生态保护”,功夫在“文明和谐”。





参考文献
  [1]雷霄,赵丽倩。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开展对策探析-以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产工业,2013,40(2):53-55.
  [2]陈希,李林.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及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

[3] 蒋崇利.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分析[J].低碳世界,2017(12):11-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