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探究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药艳芳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和顺第二中学 032700

摘要: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关键字:新课改;分层教学;目标

在我国,分层教学改革最早在上海提出,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教学。该方法更好地发挥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克服一律化教学的弊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标,提高了教学效率。分层教学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我在教学中也尝试了分层教学得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分层教育。

一、分层教学的理念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目标不是固定的,它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宜自己的目标要求,并在学习中表现为达成目标所作出的积极行为。因此,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是辨证的也是统一的,而分层教学正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好分层教学工作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实行分层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地教学原则,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得到一定的进步,而不能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教师在教学时,应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这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看成是学生的主体,对于学生按照其个人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教师来说,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开展教学时,也应基于这一点开展教学,选择分层教学法,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其能力都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有的学生缺乏一定的抽象能力,有的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意识。所以,教师在对于学生进行分层时,应用一个动态化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多角度地分析学生,对于学生做出一个合理的分类,让相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分在一个小组内,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对全体学生综合水平进行分层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主动性、考试成绩等,将全体学生分为A、B、C三个层面。A层面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B层面学生,基础知识中等,思维水平较好。C层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思维水平一般。这里要注意,分层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拥有信心、充满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通过多种形式的测试与考核,重新调整各层次的学生。这样A层面学生感觉光荣的同时,而又时刻都会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可能会落入其他两个层面而继续努力,B层和C层的学生,以上一层学生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使各层面学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但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分层后会对C层面学生及家长的心理造成一定冲击,学生主要表现为自卑,家长则感觉丢面子。可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耐心为学生和家长讲解分层讲学的优势以及益处,让学生和家长消除顾虑,同时还需提醒学生及其家长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

 3.分层理念指导教学设计,摈弃“一刀切”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应注意到做好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特征。通过这个基础,设计出的教学问题,更能满足學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脑子非常灵活针对教师提出的基础性问题,很快就能予以解决,而有的学生却需要很长的一部分时间,才能得出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从分层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对于自己的数学水平有着一定的突破。

  例如在引导学生开展“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对于整体的教学计划作出一个安排,对于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有关定理开展基础的教学工作。对于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备一定开放性的问题,让其自己寻找答案。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做一些拓展性的教学工作,为学习下一步的知识点内容打好基础。通过这一分层教学方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4.分层进行题目练习,兼顾不同学生学习需要

  开展题目练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自己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自己的欠缺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不同难度的题目安排,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训练,掌握一定的数学应用技巧性知识。教师在分层进行题目练习时,应做到兼顾每一个学生。利用题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实际锻炼中,受到启发,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应用题,逐步加高难度,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从易到难、由表及里。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已知的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基础性的问题,是让学生探究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加深一些难度,为学生再设计一个已知条件,如第三边的长为奇数,那这条边的长度该是多少?再然后,教师可以改变已知的两条角三条边的长度,将两条边的长度设计为同等的数值,再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三角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利用这种方式,促进全体学生的数学水平提升,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次题组与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分层教学使整个课堂的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状态,中差生起点低,新的知识容易掌握,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优等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这样的教学使得各层次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曹燕.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物理观念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1).

  [2] 杨华.高中数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与实践[J].学苑教育,2019(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