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存在问题及治理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4
/ 2


农村生活污水存在问题及治理模式分析

刘人源

广东自远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51473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已经由实现“温饱”转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此过程中,农村环境问题愈发凸显,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当前,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洗涤污水、厨房污水、养殖废水和厕所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多且分布散,不容易收集处置。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治理模式

引言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而造成农村水污染问题突出,这也严重的影响到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分布分散且广泛,所以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及管理模式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时应当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才是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的核心环节。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①处理工艺不先进,当下大多数地区所采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较为单一,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影响除污效果。如人工湿地与厌氧结合工艺,虽然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且能够对氮氨、磷元素起到去除作用,但这种方法在海拔较高的农村地区并不适用。故而应及时创新生活污水处理工艺。②处理要求不匹配,农村生活污水要想实现最优化处理,应配备充足的除污设施,而现今所应用的设备整体年污水处理量仅在7300t左右,并且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分布较为零散,进而增加了治理难度。③人员素质待提高,部分管理人员忽视了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造成农村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④配套设施不完善,之所以会出现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一是源于投入资金不足,二是在于设施建设速度较慢。其中以占据总工程治理能力70%的管网设施为主,当前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甚至有破损风险。因此,在提高农村污水生活处理水平时,应建设与之配套且充足的处理设施。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分析

2.1指导思想和治理原则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以“四水同治”统领,以改善农村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核心,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保质,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技术路线,系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原则:科学规划,疏堵结合,统筹安排,科学设计技术路线,加强技术支撑和指导。梯次推进农村污水处理,优先推进乡镇中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干线沿线周边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

2.2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管网建设

一方面,在尚未设计或建设污水排放管网的农村,应结合农村未来规划进行设计,避免出现“二次工程”。同时,在管网工程验收时,邀请异地的高校学者和科研机构专家进行评估,严格评审工程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对于污水排放管网已经投入使用的农村,应加强对管网的日常监管。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管网,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管网进行全面排查,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管网瘫痪。

2.3优选农村污水处理模式

在选择具体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时需要依据地区差异,确保建成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发挥出真正的除污作用。在确定污水处理模式时,应以“发酵除污”模式为例,在当地建设大量的沼气池,并将污水直接排入到沼气池中,便于后期回收利用。在沼气池中设有专门的沼液与沼渣、沼气通道,可将其应用于农田种植、燃料燃烧等部分。

2.4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污水治理

把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作为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的关键性工作来抓,市政府专门建立了分工市长为召集人,住建、环保、规划、财政等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农村污水治理的各项工作,明确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形成了全市上下“政府主抓、部门落实、社会参与”,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创建格局。

2.5厌氧沼气池

厌氧沼气池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了最广泛最普遍的应用。它主要是将沼气池内的污水、秸秆以及畜禽粪便经过微生物厌氧发酵,而产生大量的沼气。而沼气属于无毒、清洁、热值很高的可再生能源。发酵后的生活污水能够有效的去除大部分的有机物,实现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厕、改厨、改圈的不断普及,农村生活污水以及猪舍污水在经过厌氧沼气池充分发酵之后,可以作为农田肥料,这有利于节省农民的耕地成本。

2.6科学确定收集、处理方式

人口密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方式主要为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及单村或联村集中处理两种。人口密集地区的城镇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有接入城镇镇区污水处理条件的,应优先选择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该方式对村庄周边的人居环境影响最小,且运行维护成本最低,但长距离的主干管道建设投资费用大且施工条件苛刻。对于可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但受河流、公路等条件影响的村庄,宜首先分析接入的可行性,并充分比较村庄独立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利弊,综合各种影响因素,择优选择可行、适宜、经济的污水处理方式。

2.7地下土壤渗滤

地下土壤渗滤是指对预处理的生活污水,间歇式分段投入的地表以下0.5米的土壤中,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截留以及微生物降解等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地下土壤渗滤运行原理在于农村生活污水在化粪池中进行厌氧处理之后,通过土壤渗滤管均匀的分布厌氧滤层进行渗透,通过污染物与水进行分离,将污染物截留在土壤中。地下土壤渗滤优点:处理效率高,投资费用低,不影响地面景观,出水水质标准高。处理效果:对生活污水中的CPD处理率达80%左右,且对生活污水中的BOD、TP、NH3-N实现90%的有效去除。缺点:地下土壤渗滤容易造成堵塞与地下水污染。

2.8多措并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抓手,在两城区建设日处理能力8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采取PPP模式与桑德集团合作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16个乡镇采用“打捆”模式,实行统一工艺、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收费,设置统一的水质监控中心、运营管理中心、污泥处理中心,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投资成本。同时,统筹煤炭企业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对周边村庄污水进行处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辐射300余个村庄的生活污水。

2.9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力量,更需要农村居民的有效参与,特别是需要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由于农民的知识和文化普遍偏低,因此,应依托村委会、环保部门和其他公益性组织,采用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对农业生产、自身健康卫生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具体方法等,在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增加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参与农村污水治理的主动性,促进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格局。

结语

农村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是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支持农村提高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引导农民自身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和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郝海庆,温少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9):48.

[2]蔡俊云.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优选[J].区域治理,2019(4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