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唐、宋山水田园诗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小学语文教材唐、宋山水田园诗的比较

  1. 赵庆萌 2.罗美惠

  2. 1.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2.成都市双流区迎春小学

【摘 要】本文是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唐代、宋代山水田园诗的探究。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探寻共同点、呈现差异,促进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脉络和成就。

【关键词】山水诗 田园诗 唐朝 宋朝 对比


第一章 跨越时空 异曲同工

一 、情景交融

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不论是唐朝还是宋朝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都已经脱离了陶渊明那种只是单纯描写眼中所见之景的诗歌表达,他们已经能把所见之景与心中所见之情结合起来并赋予诗歌他们心中所想的情感。

比如诗人王维,在他一生的履历中,年少时便考取功名进入仕途,可谓年少有为,但之后官途受阻,惨遭挫折。王维历经唐朝政治腐败,官场乌烟瘴气,社会腐败不堪,自己又不愿意同流合污。他既无法放弃对仕途的追求,又无法抑制对山水田园闲时安逸的向往。他脑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因此,他的心无法像陶渊明那般豁达从容,他的诗亦无法做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般悠然自得。王维在自身经历使得他无法脱离于自身情感,独立观察事物,因此他的诗文往往被赋予一种情感基调——自我劝说。而段自愈过程又往往被悲观的色彩所填充,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把自己所看到的事情、景象赋予他思念好友的思念之情,旋即却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前途的渺茫,未知都悉数藏在悲情的诗句中。

无独有偶宋朝范成大也是寄情山水田园的诸多诗人中的其中一位。他的一生也是起起伏伏,命运坎坷遭遇,生逢乱世、晚年隐居故乡石湖。生活中的艰难苦恨消磨了他青春的斗志,使他意志消沉。命途多舛,让两位诗人跨越时空,选择寄情于山水,忘情于田园的写作风格。

二、 心眼相通

不管是唐朝还是宋朝诗人经历了挫折以后都导致了他们的山水田园诗都努力追求心中所想与眼之所见的融合意与境的融合,构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氛围。他们在面对眼中所见的山水田园之美,不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停留于简单的田园景色的描摹,唐诗宋词不仅被文人传唱,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正因为唐宋百姓的生活富有生机,与盎然的山水田园之景相映成趣,也在诗人敏锐的洞察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诗文中。唐宋的诗人都是贴近现实,贴近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以体会不同作者的独特个性和艺术造诣,诗歌中的精妙艺术与人生感悟,得到美的享受。田园诗词中,又讲究虚实结合,涌现出众多的理想派。这是诗歌最为鼎盛的时代,继往开来,卓越非凡,成就登峰造极。

三 、钟情山川

从诗词的对象来看,两朝诗歌都以描绘祖国的山川之景为主。无论是昌盛时期的政治条件下的山河秀丽,还是衰败颓废下的浮沉雨打的山川,都是借山川寄托自己的家国之思;无论在江南水乡的秀丽之美;还是飞沙走石的塞北粗犷之美。山川、河流、田野、山谷入诗成画;星河、日月、花草、树木,承载深情。

唐宋的山水田园诗,在古典诗词中,均蕴涵了生命的体验和感悟,饱含着诗人的心灵、胸襟、修养。有的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感悟;有的是社会影响、仕途不济,满腔抱负,尽在诗词当中。或而寄托友情、离别相思,暗含着古人内心深处的呼唤与追求。唐宋的诗词造诣已经不仅是文学艺术,更是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理念。给后人展现了无穷的山水田园的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魂,心中有诗。千百年来,山水田园一步一景,总是让人情不自禁地吟诵。那份藏于心中的涌动与几千年前的古人山鸣谷应。由此可见,其独特的美丽都是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 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

一 时代印记

宋朝,多是以词牌来写山水田园。词更加具备旋律、更能抒情咏怀。在唐代的基础上,更能表现处内心的感情,是一种开拓。即使唐代诗人几乎写遍祖国山水田园的每一个角落,也不影响宋代诗人对山水田园和农村生活这一题材的创新与开拓。盛唐诗人所讴歌的山水田园正是写作和欣赏主体青春激情富有活力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为目的。虽说宋人写词,但是宋人的感情,大都因为政治背景而去借物咏怀,用山水田园来表现社会的境况。盛唐代的诗人大都是通过由物生情,由田园生活的美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二 万物有灵

宋代山水田园诗与唐代相比,不仅是数量上有所提升,而且对于描写的对象范围更加广泛。宋词更加写实、贴近生活。宋词相较于唐诗而言是一种实实在在地贴着泥土的温暖,接地气的表达。比如杨万里《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目光由曾经的名山大川转而聚焦一花一世界。作者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敏锐地捕捉到田野间含苞待放的小荷,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俏皮可爱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这样的意趣盎然,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又如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着眼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农村四季的风光,尤其是劳作的场景。

三 广泛选材

从题材范围来说,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大都继承了陶、谢二人的底蕴,描绘山的秀丽、水的灵韵,继而抒发个人相思或家国之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用白描的手法如实写来,平淡清幽,创造出恬淡自然的意境。其首联写了雨后山中秋景,在秋天傍晚时分万物经历下雨以后就像新的一样。世外桃源之感因为“空山”二字点出人迹罕至便有种;颔联写道天色已暝,但是依旧明月当空,泉水清冽,在石上流淌。这两句写景如画虽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却给人舒畅淋漓之感。后联中,描写浣女划船,在莲叶中若隐若现,如此之境深让人陶醉,又有竹林之声,摇曳的风姿正如少女般的腰姿,也更加富有诗意。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被描绘出来,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被描写出来,诗人心中对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反映出来。尾联诗人抒发心中之情,虽然春色已经过去了,但是眼中所见秋景更加秀丽,并且愿意留下来欣赏这美景。而这其中所表现的喜欢自然,寄情山水,崇尚娴静淡泊宁静的田园生活,厌恶官场的真实情感的也流露出来。

宋代山水田园风光,刻画地更加细微。比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解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话语简练、通俗易懂。不再向唐代的田园那么绚丽多彩,但能反映的是最贴近现实的、淳朴有触感的景象。

概括分析,在选材上面来谈,宋代不单是继承,而且更加拓展,把田园山水的生活中最基本的、细微的景象也描绘出来。宋代诗人展现出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更有韵律的词牌、声调展现出来,更富有音律,朗朗上口。唐代诗词题材,前期描绘山川雄壮为主,后期也是多用山河破碎的现象寄托家国之思,也是当世政治条件下人的思想的直接反映。田园山水诗词从唐代到宋代,实现了从以山水风光为主的写照向以田园农家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转化,也实现了又一种文化底蕴的传承和发展。

追根溯源,田园山水诗起源于汉朝,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行了开创,底蕴更加丰富,得到了发展和积淀。唐宋时期,田园山水在诗意境上有所传承,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单仅是描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更是寄托了家国之思。本文又进一步指出唐宋两代田园诗词的不同点,题材的侧重点、艺术表现形式.格局的变化,又有表现的韵味、诗律不同。最后,联想到当世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生态遭到破坏。学生更难以去欣赏和感受山水田园的美,最后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善待自然,保护山水田园,希望能营造出更加和谐、美好的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