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7
/ 2

关于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思考

马楠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昆明市, 650106

摘要:教育体系中,课程的创建与发展是任一学科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而在普通高校中,国防教育的实施与推广须建立于课程建设之上。当前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性技能教学及各类专业课已逐步完善,然而,在相关教育中与国防建设相关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从而为我国高校学生国防思想教育预留极大“突破口”,此种现象极易导致我国高等院校学生产生思想“断层”。因此在这流派纷呈、思想开放的时代建设国防教育与军训为一体,并努力促使其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能够引导新一代青年人成为当今时代的建设者。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思考

前言

近段时间以来,立足我国各高等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实践角度来看,由于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普遍缺乏具有极高专业素养的教师;且各专业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创新性。因此,对于新时代新任务新背景新需求,为充分调动当代学生的国防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站位,清醒地认识当前阶段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及建设的重要作用,各高等院校切实推进国防教育在校园中的开花结果,以期培育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

1.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及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最初仅仅是单纯的军事训练,直至后期,逐步转变为全员参与的国防素质教育。对于高校而言,将国防教育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军事理论基础课程纳入大学必修课程中,且逐渐规范组织形式及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了各院校的国防动员功能及育人功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军事理论教学时长为36课时,不仅如此,各高校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基础上,也要积极开展选修课及讲座活动。此外,军事理论教育过程中,相关教师应掌握课程的广度及深度,不断完善教学方式,采用以信息化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水平及质量。

2.提升国防教育水平的策略

2.1以学科建设促进课程建设

在整体的国防教育教学过程,最为基础的便为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程设计的质量。在我国大学军事理论教学中,军训形式、课程、军训等课程的开设为学科建设作出极大贡献,某一角度来讲,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学科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故而,课程建设不但是教学的深化改革,与此同时,也是提升国防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更是国防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学科建设。首先,各高校应规范国防教育的形式。在促进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相关学科教师或者教研小组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并加以修编,建立课程规范,促使国防教育学科工作有据可依,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教师而言,应高度注重军事学术的研究及进修,不断促进自身的思想进步,争做一名业务精湛、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教师。此外也要严格筛选教师的学历、职称等客观情况,全面考察其科研成果及教学质量。最后,要不断强化学科教育团队的梯队建设,形成协作精神好、凝聚力强、有后劲、方向明确的学术梯队。内容也应具有前沿性、时代性及科学性,教学内容应充分反映学科领域代表性较强的成果,也应针对当今高校学生的现状、适应新时代新需求。因此,不论是教研团队还是教师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应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避免一成不变、固步自封,同时也应注意教学内容要来源于国防实际,杜绝教学的形式化。

2.2以课程建设为主,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

第一,各院校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内容。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亮点及魅力,但是同时也存在其自身的发展隐患,特别是国防教育学科的建设,一般存在的问题为封闭性较强,课程内容过于死板。然而,当今时代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世界的战略格局也随之发生转变,我国各高校的国防教育极度缺乏,迫切需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提升军事理论教学的认知价值及地位。第二,应结合实际全方位规划,突出中心内容。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及发展的基础为国防教育理论课程,因此,将课程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各院校统一教学内容,进而进一步推动军事理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及制度化,促使其尽快进入预期的发展轨道中,最终保证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学的质量及水平,推动高校国防教育持久性、深层次发展。第三,创建课程精品,形成专业特色。学科建设的基础为建设精品课程,也是体现高校教学水平的一项关键性举措,是培育高素质人才、文化发展的契合点,也是体现院校办学宗旨的内在需求,因此要求国防教育须从当代的教育思想为着手点,优化军事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优秀的课程教材,同时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因此,在建设国防及军事教育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各高校应结合教学实际,有力依托革命老区优势,努力完成教学改革任务,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防课程。除此之外,为满足国防理论教学的需求,研发具有特色的军事理论教学课件,抓住建设军事精品课程契机,为党和国家培育高素质的国防教育人才,为建设国防教育学科提供重要保障。

2.3进一步丰富课程形式

由于各高等院校生源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与新兵训练相一致的僵化形式早已难以适应当前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国防教育课程也要主动适应新要求,采取较为灵活的组织形式,比如组织国防理论知识竞赛、热点问题讲解、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组织军事技能竞赛等方式。或者运用多媒体,开设多样的军事理论课程,充分运用周围的“红色资源”讲堂,组织进行“军营一日游”等活动,丰富课程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束语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均面临困难与阻挠,对于新事物而言,其本身具有极大的潜力,也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国防教育是一门较为新兴的、成熟度较低的学科,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国防教育学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以创新精神、改革思维和务实举措开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新局面——访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负责人[J]. 本刊记者.国防.2019(02)

[2]国防教育理论建设现状分析与学科化探索[J]. 范双利.国防.2019(01)

[3]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部署今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汇聚强国强军力量[J]. 厉皓.国防.2019(02)

[4]国防和国防观的产生与演进——论国防意识与国防教育(一)[J]. 姚有志.政工学刊.1988(02)

[5]中国军转民国防教育座谈会在京举行[J]. 张顺清.中国军转民.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