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美好人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8
/ 2

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美好人生

李廷全

成都市龙泉驿区特殊教育学校 610100


  人一生中养成好习惯,能改变人的命运,也能成就一个人的美好人生。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特殊学生来说,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缺乏自主意识,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并且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融合教育等多方为着力点,联合发力,形成要求一致的规范教育行为。让长期行为驱动的惯性思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特教学校组织多方共同参与作用特殊学生习惯的养成,能成为学生第二天性,更有助于学生社会融合,助力学生成为好家人、好公民。

  “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对于培养特殊学生的家庭、学校是特殊学生习惯养成的地方,作为家长、教师应当如何培养特殊孩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先入为主,发挥家庭教育主体作用

为了让特殊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更关注个别化和实效性,家校必须建立有效的联络机制,共享教育教学信息,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以求教育的浸润效果。在学校,班主任和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回到家,家长对孩子也要呼应学校的严格要求,督促和强化他们的养成教育,防止坏习惯的滋长和蔓延,促进特殊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发展。

每个孩子从刚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学校班级就应为他们每个人建立了一个家校联系记录册,每天将学生在学校或者在家里的表现记录在上面,行为习惯进步的地方,教师或者家长都及时进行表扬,并且互相告知强化,促进学生保持和发扬;学生不好的习惯,希望家校配合改进的,家校携手共同帮助矫正。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居家表现,家长也能了解学生在校的各种学习方面的行为表现,更有助于家校双方对特殊学生,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形式的养成习惯教育活动,强化养成教育。比如指导学生在家和学校制订一日工作生活的计划并在当晚进行一日回顾,总结计划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居家时或者在校学习中每天做一个有计划的人。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的一日活动便慢慢形成了习惯规律。由此,家校联手是促进特殊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家庭是特殊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校双管齐下,对症下药,使家校养成教育相辅相成,更有助于特殊学生家庭教育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以身作则,发挥学校教师引领作用

  特殊学生在身体上和智力上多少存在各样的先天残疾,再加上特殊学生的幼儿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由此可见,特殊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来自家庭的影响力,养成习惯形成的好坏更是受制于父母的习惯素养、家庭的习惯教育氛围等,入学的行为习惯差距非常大,这需要科任老师和班主任在特殊学生的养成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主导和榜样作用。首先,对班级特殊学生建立行为习惯培养档案,制定培养计划,基础摸清,目标搞明,措施严格,过程有效。其次,根据特殊学生的障碍程度,按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分层分组,分层教育,为不同小组提出不同任务,支持鼓励轻度带动中度和重度特殊学生,在班级营造互相帮助的氛围。再次,班级要明确制定详细可操作的行为习惯养成班级公约,用来规范班级特殊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对于不热爱运动的特殊学生要制定提醒督促的制度,让喜欢运动的带着参加活动;对不爱劳动的特殊学生,需要制定任务划分和完成时限的公约,助力其养成卫生劳动习惯。最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相对于特殊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的事件几乎没有思维和分辨力,他们的行为大多来自于生理的需求和对他人的模仿,经常接触的教师就是特殊学生最爱模仿的对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行为举止在学生当中都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班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模仿刺激。教师的举止典雅,学生则举止端庄,反之,学生就极容易出现不文明的行为。所以,特殊学生的班级教师应该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一言一行要符合师德垂范要求,以人格塑造人格,用心灵赢得心灵,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优化教学,有序推进习惯培养计划

  对于特殊教育而言,存在诸多困难,这与受教育群体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特殊教育针对的是身心存在缺陷的儿童开展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可以为特殊儿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确保特殊儿童拥有日常生活、接受新知的能力。因此,特殊教育对于特殊儿童而言起着重要作用。在特殊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针对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当中给予更多关注以及引导,这样方可带领特殊儿童逐步进入学习状态。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工作异常艰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教学当中发现特殊儿童存在的优势,并根据儿童的缺陷情况进行相应的训练,在弥补缺陷的基础之上促进优势的发展,从而使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在特殊教育工作当中,为了避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教师需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教材,并选择易于理解的教材内容,在这过程当中,需要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以主题活动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易于接受,从而提高特殊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制定方案,完善学生习惯培养体系

特殊儿童的缺陷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更好的开展特殊教育工作,教师需要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在日常的集体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文化知识掌握情况、身体健康情况、自理情况等设计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施,需要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进行适时调整,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更改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对于智障程度较为严重的学生而言,初期的教学目标应该为生活自理。在对整个班级的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并能说出自己的居住地址;其次,需要学生掌握家庭成员中的电话号码;最后,需要学生学会整理内务、打扫房间、洗漱等,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明确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这样可以使考核的作用充分发挥。

特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需要特殊教育者成为有心人,抓住任何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实施教育,才能把特殊学生培养成为有自主生活觉悟、有社会融合意识、有一定文化和能力的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