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9
/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张玉军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6



摘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高速进步促进医学领域的发展更加迅速。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将是符合新时期特点的培养模式,从优化课程设置、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和拓展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注重学生评教作用这六方面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更新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教育部将医学检验专业改制后,学制从原来的5年改为4年,人才培养目标也改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改制后的专业建设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和学制缩短的现实情况,我们不再单独开设内、外、妇、传、儿等临床课程,而是将这些临床课程整合成疾病学概论,分两个学期上完。将一些基础实验课整合成机能实验,增强系统性同时避免重复。增设临床病毒学及检验这一特色课程,强调应用性。在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开设检验医学进展、检验医学科研导论等选修课,增设科研训练、创业实践、医学检验学术讲座、医学检验研究性学习等课外研学课程。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2.1多元化设计专业选修课程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和发展方向自主的、科学合理的选择并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计了生物技术类课程群、医学技术类课程群和科研技能类课程群,拓宽了专业口径:(1)生物技术类课程群包括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课程;(2)医学技术类课程群包括病理生理学、机能学实验、临床病理学技术、临床检验技能综合训练、临床检验医学、流行病学、现代医学检验进展等课程;(3)科研技能类课程群包括医学文献检索、医学微生态学、生物信息学、医学物理学、专业英语等课程。

2.2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 

针对传统核心授课内容的重难点,经过重新整理,引入新的科研思路帮助学生理解,适当引入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以扩展学生眼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如在医学免疫学课程中,通过增加相关诺贝尔奖得主的科研过程及最新进展,与同学共同探讨卵子对外源性的精子为什么不发生排异反应?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查阅中外文资料,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使学生在科研中获得启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远程与附属医院检验科各科室互动视频连线,使学生直观、实时地观察到临床检验工作者工作全过程,并与工作人员实时互动交流,填补了以往课堂和实验室中的教学空白,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导师课题等形式,增加学生的研究性、创新性学习内容,强化学生的医学思维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2.3优化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教学科研资源对于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近年来新乡医学院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医学检验学院目前已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0人,占70%。对于教师的考核不应仅仅停留于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而应与其带教能力相结合。通过学生反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目前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的教学科研资源相对比较完善,目前拥有四个平台: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免疫与模式动物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中法)、免疫与靶向药物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医学检验学院科研实验室。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项、河南省高校科研创新人才4项、河南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等科研项目,近5年获批纵向经费2100余万元。2017年入选河南省首批“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018年获批免疫与模式动物河南省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这些良好的实验室资源和充足的经费为科研创新班同学的精英培养提供了保障和机会。

2.4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逐渐转化为以“导”为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医学检验系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倡互动教学,推广案例式、微课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为今后个人就业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5校企协同,强化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特色技能人才

创新素质与科研能力已成为本科生未来竞争力的关键点。为了支持、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培养和提高科学研究精神和素质,激发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医学科研与论文撰写》等课程,设立了创新学分、课外科研、毕业论文等创新教学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挑战杯大赛等。同时,以市、校级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加快科研平台建设的同时,学院与长沙艾迪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邵阳金源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较好地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产学研项目研究、创新实验平台共享、科研型师资融合、实验室建设、临床实习与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深层次的合作,创立了校企协同创新教育新机制,解决了学生创新素质培训难题,增强了学生技术发展、创新创业与职业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技术大类人才培养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无论是生源数量和质量,还是在校培养期间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了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好地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完善高职大类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何玥,阴赪宏,吴玉梅.基于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医学综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北京医学,2019(11).

[2]刘华东.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理念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9(1).

[3]陈培丰,潘磊.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之探索.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