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构造与潜在油气勘探领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9
/ 2

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构造与潜在油气勘探领域

李彤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省成都市, 610059


摘要:为明确川西南地区的油气勘探区域分布情况,文章结合川西南地区的地表地形特点,对川西南冲断带的深层地质构造展开分析。同时对川西南潜在油气勘探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借此结合四川盆地中裂谷构造、深层地质剖面等信息,掌握川西南冲断带中油气勘探的实际位置,为我国地质分析工作的优化与完善奠定基础。

关键词: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构造;油气勘探

引言:川西南冲断带中,不同方向的地质演化有着较大区别,且区域内地质结构识别难度大,地层结构复杂。相关人员在川西南冲断带区域中进行油气勘探时,需要基于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构造特点,分析油气油藏具体位置,并根据川西南冲断带的地貌结构,完善油气勘探方案,预防油气勘探风险。

一、川西南地表地形特点

“川西南”是四川盆地的简称,西南方向、西北方分别为康滇、龙门山南段等冲断带。该地区的地表地形是在清早高原山脉挤压、隆升后多次造成的,所以该地区的地表结构通常为褶皱构造地冲断带,以及部分特点为“同构造沉积”的地貌形态[1]。在川西南油气勘探、冲断带深层地质分析中,掌握该地区的地表地形特点,是为基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的基本关系,了解川西南地质构造。具体来说,川西南范围内,冲断带所处区域的海拔通常为400~700m,但临近盆地内部后,海拔会明显降低,且冲断带降低方向依次为隆升高层、盆地前陆方向。除此之外,川西南中第四系中的河流会与盆地方向的冲积扇沉积,使得该区域会存在地震活动,使得冲断带内地质构造研究、油气勘探难度较大。

二、川西南冲断带的深层地质构造

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中,隐伏裂谷盆地为该地区的早期地质研究对象,根据该盆地的地震剖面可知,川西南地震带为裂谷构造,并且该地质构造对当地的“熊坡构造”会起到一定控制作用。集合川西南地区盆地发育研究可知,裂谷构造是从川西南南华纪发育,同时在冲断带各区域中该裂谷构造中,同样包括箕状盆地、地堑盆地,具有间接性剖面反应特点,可在地质断层中直接显示局部的沉积结构、地层厚度变化[2]。除此之外,在川西南冲断带的油气勘探,以及川西南地区的结构变形演变可知,川西南地区冲断带,分别经历裂谷构造、盆地构造、陆相盆地构造等,且在不同地区中,受构造原因、作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深层地质结构中地层分布有着较大差异性。

三、川西南潜在油气勘探领域分析

川西南地区中,其冲断带在具体发育包括中生界、碳酸盐台地、前震旦纪裂谷层。结合当前时期对该冲断带的勘探可知,震旦灯影组台地,与台地边缘所形成的构造带,以及深层隐伏裂谷等构造带为该区域的潜在油气勘探领域。

(一)震旦灯影组台地

川西南冲断带中深层油气勘探区域中,震旦灯影组台地为该地区的重点探测区域,该冲断带中包括较为优质的岩溶、白云岩储层。调查显示,四川盆地中,乐山西部地区中的川西南冲断带,其深层发育中的地质构造为下寒武统、上覆地层。且该区域中汉王场深层地质中,台地-台缘带发育明显,但在油气油藏沉积前期,所受风化、腐蚀作用力较强,所以油气油藏勘探可检测出优质岩溶储层[3]。除此之外,川西南冲断带中,深层地质构造中,其构造类型为“低幅度褶皱”,构造变形概率较小,而南部地区有深层构造中部分冲断带基底会对褶皱构造产生作用力,使冲断带断裂部位活动强烈,并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因此,在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构造中,相关人员可自东北方向中的背斜构造,向构造带东侧建立油气勘探区域,并在地质分析中保留下寒武统、上覆地层,为油气聚集成藏创造有利条件。

(二)深层隐伏裂谷

震旦纪前期,四川盆地处于南华纪时期,我国华北地区、塔里木盆地中存在较大规模的“拉张构造活动”,促使着大裂谷结构的产生。根据以往油气勘探、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构造分析中,该区域在地质发育中包括多个断陷、地堑构造,且川西南地震波组信息中表示,川西南冲断带深层机构中含有沉积岩层结构,所以深层隐伏裂谷中的地层宽度较大[4]。与此同时,川西南低于周缘前的震旦纪地质体系中,同样探测出优质烃源岩石层,表明该区域有着较为突出的生烃能力。除此之外,结合当前时期的油气地质分析,川西南冲断带内深层隐伏裂谷中,盆地发育构造中包含大量油气资源,且构造带内部区域、周边台缘为重点探测区域。随后根据油气地质勘探实践活动可知,川西南冲断带内深层隐伏裂谷中的构造发育,具体可包括正传背斜构造带、反转背斜构造带、谷底类构造带,同时各深层构造带中包括对油气存储、油藏保持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总的来说,川西南冲断带的申城裂谷构造油藏运聚稳定,且能够在地质构造发育中形成油气油藏的储盖组合,确保油层核心区域的密闭性、完整性,为川西南冲断带的深层区域提供丰富的油藏资源。

(三)雾中山

基于川西南冲断带的深层地质构造,该地区的雾中山构造带通常是由地质深层结构中的隐伏构造带、浅层区域脱滑后的覆体组成。因此,结合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的雾中山构造带的组成结构可知,该构造带在地质发育中,二叠系地层、三叠统地层、震旦系地层存在地层重复情况,并且浅层构造带在实际发育中,同样会包括中二叠统地层、新生界地层。其中中二叠统地层中、三叠统地层内部均为优质烃源岩,能够在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结构中,与周边的油气储集层,共同为川西南中型、大型油田的产生创造条件

[5]。但是在油气勘测过程中,由于新生代构造带对深层地质的挤压冲断作用明显,使得油藏存储难度较大。

除此之外,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结构中,变形层同样可作为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成为油气探索的核心地层结构。再者,雾中山构造带中,其深层构造带为隐伏原地,构造带变形强度低,可高效率的保存油藏,并与震旦系地层、三叠统岩层共同构建油气油藏存储空间,降低川西南冲断带的油田勘探风险。与此同时,雾中山构造带中,乐山隆起部位中,同样包含大量优质烃源岩,但烃源岩层内部的潜在油气勘探条件仍需通过川西南冲断带深层地质结构的持续分析,总结该区域的烃源岩条件,为当地的油气油藏勘探、地质结构分析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川西南地区冲断带区域中,其深层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但分布着较多潜在油气勘探区域。为降低川西南地区冲淡带深层地质中的油气勘探难度,相关人员应结合该区域地质演变、构造变化,准确评估油气勘探的位置。同时按照四川盆地中冲断带的实际作用力,辅助油气勘探工作,减少川西南油气勘探时的安全、经济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竹新,李伟,王丽宁等.川西北地区构造地质结构与深层勘探层系分区[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002):397-399.

[2]卓勤功,赵孟军,邹开真等.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领域[J].新疆石油地质,2018(02).

[3]蔚远江,杨涛,郭彬程等.中国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主要进展和展望[J].地质学报,2019(01):25-27.

[4] 蔚远江,杨涛,郭彬程等.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潜力、勘探领域分析与有利区带优选[J]. 中国石油勘探,2019(001):59-66.

[5]郑民,李建忠,吴晓智等.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及未来重点勘探领域[J]. 地球科学,2019(003):818-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