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分析

陈月琼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陈埭镇聚书小学 362200


摘 要:组织实施实践活动课,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数学理论知识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目前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课程的构建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不足,严重影响了课程目标的落实。教师应充分解读教材编排的意图和思路,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良好的实践参与情境,优化实践参与过程,引导互动合作,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做到教材、教师、学生、课堂亲密衔接,“四体一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实践活动


随着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时代步伐的大步前进,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组织实施实践活动课,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数学理论知识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目前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课程的构建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不足,严重影响了课程目标的落实。针对此,本文依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四方面教学建议。

一、立足学生主体,精选实践活动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学生主体,精心选择实践活动课内容,确保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与实践活动内容相契合。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中既侧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培养,也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情感价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选择实践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注重活动内容的知识性,即教师可以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在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5的乘法口诀设计活动情境,并通过竞争性游戏调动学生探索、记忆、应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效果。

  2. 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即教师应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内容,将数学知识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 注重活动内容的操作性。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测量”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为学生提供测量任务,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进而在手脑协调合作中提高实践探究效果。

第四,注重活动内容的思想性,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文化为学生构建充满人文气息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感知数学文化发展,提升思想品格。

二、优化课程过程,强化学生参与体验

北师大版教材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编排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即鼓励根据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思考情境问题,进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使之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并在自主学习中完成实践探究任务。

例如,在《搭配中的学问》一节综合实践课中,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形成有序思考的能力,为了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应用数学知识实现科学合理搭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配菜”的情境切入,设计体验式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搭配食品用的记录卡,并创设情境,引入搭配问题,并通过发记录卡,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次搭配,并阐述搭配过程,说明搭配中是否存在漏洞;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操作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尽心纠正,并逐渐体会顺序的、一对一的搭配形成的效果。为后面的搭配活动做好基础;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荤素菜品的搭配不同搭配方案,启发学生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明搭配的方法,从而渗透有序搭配的理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将搭配问题加以延伸,从搭配衣服、排值日轮流表等情境中,促使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更明确的要求。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合作,组建学生分组,并引导组内合理分工,有效合作,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共同发展。

例如,在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一)”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找出“找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三个活动任务推进小组间展开合作: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即借助日历,并通过合作讨论分析“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息一天,妈妈每工作1天后休息一天”的内涵;通过组内分工,找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明确查找、记录、检查等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找出全家共同的休息日。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过程始终伴随着互动与交流,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独自学习造成的思维局限,为拓宽探索空间,提高实践效率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发展。

四、建立评价体系,完善活动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的调整与优化,是北师大版的努力倡导的重要方向,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设计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编排意图,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在全面了解学生们数学学习历程的基础上,形成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

例如,在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寄节日贺卡”为主题设计实践活动,并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教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寄贺卡的行为与保护森林相结合,进而做出综合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课堂评价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其中包括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让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知识目标完成效果,针对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在合作中的贡献进行评价分析,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探究,发展数学综合素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解读教材编排的意图和思路,立足学生主体地位,构建良好的实践参与情境,优化实践参与过程,引导互动合作,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做到教材、教师、学生、课堂亲密衔接,“四体一心”,从而推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潜能,有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视角举隅[J].潘小福.教育视界.2016(16)

[2]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设计与功能探析[J].胡明进,王雪.教育导刊.2009(10)

[3]数学问题提出与课程演变:两个版本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J].胡典顺,蔡金法,聂必凯.课程.教材.教法.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