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及其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1
/ 2


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及其管理

夏晖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本文对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优点进行了分析,针对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实施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电气设备管理状态检修的基本过程,配合状态检修的精细化管理,做好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同时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

【关键词】: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实施、管理 

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行业一直根据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停电试验、检修和维护,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性能与质量也不断提高,部分设备在正确的使用年限之内已经达到了可以不进行维修的水平,如果依然使用传统模式下的检修管理,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契合。因此,随着状态维修技术的的广泛认同,状态维修技术取代定期维修已经成为当今的趋势。 

1.传统的定期维修制度所存在的弊端 

设备定期维修是多年来广大电力企业采用的基本设备管理方法,其最大特点是以单纯的时间周期为基础,依据规程、规范和制度等要求编制计划,安排设备的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不考虑设备客观上存在着状态差异,由此产生了维修过剩,浪费资源和影响设备运行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必须对企业设备现行所执行的定期维修制度进行改革,以经济效益的观点和要求来指导维修策略的分析选择。  

2.实施状态维修的必要性分析 

状态检修的定义是:将基础定格在设备的状态评价,然后对分析诊断以及设备状态的结果进行考察,再安排进行状态检修的项目以及时间,从而确定好检修的实施方式。定期检修,属于一种预防性的检修,其参考依据是时间,而状态检修的参考依据则是状态,从而将固定的检修周期转换成为实际的运行状态。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主要优势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考虑到电气设备的机构特点、试验之后的结果以及在正常运行的状态,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检修,并且分析出哪一部分的项目需要检修。

其二,如果设备的状态良好,就能够让检修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从而在财力、人力以及物力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的节约。   

其三,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以及设备的安全性能,有效避免了在检修时候的盲目乱撞。

3.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及基本过程

当电气设备出现某种非紧急故障的情况下,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检修处理,不仅涉及对电气设备实际状态的判断,而且还应根据电网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实际生产情况和设备管理情况是否可以报废等,提出维修计划安排和维修方案,采用某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决策指标或决策目标的综合评价,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维修方案。

3.1 设备故障模式的确定及存在的影响   

对于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个方面。不难看出,相比非功能性的故障,功能性的故障带来的危害更大,因此在进行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时,应当着重于设备故障的减少与避免,防止严重的后果发生。

3.2 设备维修方式的选择   

电气设备的维修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事后、隐患、定期与状态。而状态维修主要是在设备状态维修方式之下,通过对设备潜在的故障的捕捉分析,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来制定出详细的维修计划。对于状态检修来说,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管理设备的数据。考虑到设备在性能等方面的不同,维修方式选择的比例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而具体需要使用何种维修方式,就要针对实际情况而定。从目前情况来看,故障树判断、模糊综合评判以及专家评判等几种模型是较为常用的。此外,在辅助判断方面,还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 

3.3 确定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周期 

对于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检测主要参考的规律是故障浴盆曲线。当潜在的故障被检测出来之后,再确定出进一步的检修工作,确保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能够将其修复,从而确保设备安全运行,这才是最为关键的状态检修。从一般的情况来定,需要有足够长的检测周期,对于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周期,需要考虑到经济性与可靠性两个方面。另外,在故障的监测当中,往往不能够过于片面,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采用一定的手段相互配合,将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中和,从而采用能够将各个因素合理兼顾的一个周期。

3.4 电气设备状态维修的基本过程    

电气设备的状态维修过程是根据在线监测数据如色谱分析数据、局部放电数据、红外测温数据等、设备定期预试数据以及运行工况记录、缺陷记录、维修记录、出厂数据等,诊断电气设备可能出现的潜伏性故障,并作出故障的趋势预报,由此对电气设备的实际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根据电气设备故障性质及预报、电气设备健康状态、维修规则,拟订出初步的维修方案,确定影响维修的主要指标属性或目标,采用某种决策方法进行分析,选择出最优或次优满意的维修方案。 

4.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精细化管理 

在专业管理方面,逐步推行状态检修管理理念,通过近年来对电气设备绝缘监督数据、交接预试信息、运行信息的分析,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科学地判断设备综合健康状况,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维修计划,相应延长了厂用电气设备的检修及试验周期,从而节约了维修费用,减少了停电时间。 

4.1 做好检修计划,压缩费用 

检修管理流程控制需要更有效地进行流程精益,尽可能地压缩浪费产生的几率。可按质量控制、时间控制、成本控制分类别进行,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需要找出其中的平衡点,以求最大限度地压缩检修费用。   

4.2 立足三个基础模型   

在检修控制的精益优化中,建立实施优化设备检修的组织职能模型、设备分级模型、设备项目检修选择模型,立足这三个基础模型,通过状态监测及综合分析,为项目检修制定合理周期提供依据,对重要设备实现根据状态诊断进行检修,对不重要的设备采用故障检修。建立优化设备检修信息平台,提高设备检修检修水平,有效降低检修工作中人力、材料消耗,降低检修成本,提高可靠性。 

4.3 实施统一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   

设备检修管理基本原则是:大中修、重大事故、突发事故由公司统一指挥安排,日常点检定修实行区域性单独管理。

对于现有的设备状态评估系统来说,一定要突出其管理上的创新性和突破的特点。做好以设备资产为核心,以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为主线的两点,同时也应该使得范围尽可能涵盖变电运行与检修、试验、继电保护、调度和安全监察等专业,同时送电设备运行和检修管理、变电运行管理、设备定级管理、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的管理、设备的绝缘和化学试验管理、设备缺陷管理等的计算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4.4 状态检修工作流程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电气设备实施状态检修来说,要求必须存在相关的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相关要求,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传统专业管理模式。采集到的状态信息交给电气专业人员后,他们需要对于电气设备进行评估,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得出设备的健康状况,并同时判定延长或缩短检修周期。基于对设备状态评估的结果,制定出经济、合理的维修、试验计划,这些是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核心。通过检修消除设备缺陷,恢复设备的设计能力和出力,保证设备在检修周期内稳定可靠运行是设备检修的目的。

5.结束语 

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实施对电气设备相当有利,同时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可以得到满足。并在提高了电气设备可用率的同时,可以有效节约维修费,同时根据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维修可以避免重大设备损坏,最大程度上维护了企业利益。

【参考文献】:

[1] 许婧.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综述,电网技术,2000. 

[2] 田玲.电气设备实施状态维修决策方法的探讨,电网技术,2004. 

[3] 苏鹏声.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