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疗效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4
/ 2

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疗效体会

卢晓东 崔静

凤翔县医院 陕西宝鸡 721400

【摘要】目的:分析炙甘草汤对心悸的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就诊的100例心悸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将其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50例。对照组所用药物为普罗帕酮,研究组加用炙甘草汤。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和左室射血分数纳入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比对照组的78%高,P<0.05,统计学对比有差异。组间对比治疗前的心室率和左室射血分数,P>0.05,统计学对比无差异;治疗后再次对比,研究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高,心室率比对照组低,P<0.05,统计学对比有差异。结论:炙甘草汤对心悸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心室率和心功能。

【关键词】炙甘草汤心悸治疗效果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证,其中医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慌、心脏急剧跳动甚至无法自主等,西医认为因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早搏、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原因引发的心律失常,只要主要表现为心悸,也按照“心悸”进行治疗[1]。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临床尝试进行中医治疗。本文抽选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就诊的100例心悸患者,试观察炙甘草汤的治疗效果。

1 方法资料

1.1 患者资料

抽选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就诊的100例心悸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将其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50例。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6岁~96岁,平均(76.87±12.13)岁;病程10个月~21年,平均(11.77±3.61)年。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7岁~95岁,平均(76.83±12.17)岁;病程11个月~21年,平均(11.78±3.60)年。将平均年龄、男女性别分布、病程时间等纳入组间对比,P>0.05,两组之间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所用药物为盐酸普罗帕酮片,用法用量为:经口给药,每次100mg,每日3次,若患者病情有明显改善可将单次给药剂量降低至50mg。疗程共1个月。

研究组不仅按照对照组的用法用量及疗程使用普罗帕酮,另加用炙甘草汤:黄芪30g、熟地黄30g、(先煎)龙骨30g、(先煎)牡蛎30g、丹参15g、茯苓15g、桂枝15g、黄芩12g、红花10g、川芎10g、五味子10g、人参10g、(烊化)阿胶10g、炙甘草10g、干姜9g、大枣5枚。以水煎煮,去除药渣,取300mL汤汁,一日一剂,早晚各分服1次,连续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和左室射血分数纳入组间对比。临床疗效判定依据如下:(1)显效:治疗后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显示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以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趋于正常;(3)无效:治疗后以上症状与心电图均无改善。※有效率、显效率相加即得到治疗总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以SPSS-22.0软件处理,n(%)表示为计数资料,行卡方值(χ2)检验,(x-±s)表示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数据的差异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比对照组的78%高,P<0.05,统计学对比有差异。

1 临床疗效对比(n%

分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n=50)

40(80.00)

7(14.00)

3(6.00)

47(94.00)

对照组(n=50)

33(66.00)

6(12.00)

11(22.00)

39(78.00)

χ2

-

-

-

5.316

P

-

-

-

0.021

2.2 心室率和左室射血分数

组间对比治疗前的心室率和左室射血分数,P>0.05,统计学对比无差异;治疗后再次对比,研究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高,心室率比对照组低,P<0.05,统计学对比有差异。

2 治疗前后心室率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对比(x-±s

分组

心室率(次/分钟)

左室射血分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50)

120.59±14.11

84.16±10.15

46.04±3.24

51.46±2.84

对照组(n=50)

120.72±14.31

98.49±12.53

46.13±3.26

59.46±2.99

t

0.046

6.284

0.138

13.718

P

0.964

0.000

0.890

0.000

3 讨论

心悸具有多发性,患者经常反复发作,西医在治疗时多选用盐酸普罗帕酮,这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可以稳定细胞膜,延长心悸电位的时程和有效不应期,降低心肌的兴奋度,改善患者的“心悸”症状[3]。但是,盐酸普罗帕酮若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会使负性肌力显著增加,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的心输出量[4]。中医将心悸划分到“惊悸”或“怔忡”的范畴,认为痰火上扰、心血瘀阻、气血和阴阳亏虚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上可以选择源自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复脉汤(即炙甘草汤),方中的炙甘草可以补心阳不足;阿胶可以滋阴养血、充盈心脉,生地黄可以通血脉,人参和大枣可以补脾益气,生姜和桂枝可以温心阳、通心脉,党参可以养血生津、补中益气,诸药合用可以加强心肌收缩能力,扩张冠状动脉,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5]。见结果,研究组疗效比对照组高(94%vs78%),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高、心室率比对照组低(P<0.05),正体现了应用炙甘草汤对心悸患者病情产生的显著影响。

结语:

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疗效显著,对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均有积极影响,临床应为患者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艳.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6):72-73+104.

[2]张运涛,张松涛.张士芳以炙甘草汤为基础方辨证论治心律失常经验[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7):131-132.

[3]朱晓军.炙甘草汤加减与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比较[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1):87-88.

[4]许云耀,陈友莲,黄世安.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01):28-30.

[5]秦坤新.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9,7(35):84+87.